第三中文网

第23章 王玉兰(第1页)

老板点点头,“吧,小心着点儿。”

 余耀从一侧探过身子,轻轻移动了一下,就在“赵公明”

身后下方,发现了一方印鉴。

 小篆,阳文。

 王玉兰制。

 余耀心里一阵惊喜。

 随后,他轻轻复归原位,“后面也没啥损伤。”

 “嗯,这铜像得有小一百年了,保存得这么好不容易。”

老板点头。

 这铜像当然不止百年,余耀抽了口烟,“您怎么知道”

 “这后面刻着印啊,王玉兰制”

老板煞有介事地解释道,“我老婆的太奶奶就叫王玉兰,这又是她们家祖传的。

你想啊,兴许是当年找人定做的,陪嫁的嫁妆。

不过,她太奶奶一个妇道人家,应该不会做铜器,落个名款儿,可能是讨个彩头。”

 余耀苦笑不得,心说这老板想象力还真丰富 这又是巧了。

 要说这“王玉兰”

,听着像个普通的女人名字,其实,明代有一位民间铜器大师,也叫王玉兰。

 因为是民间大师,所以历史资料极为有限,大致能知道王玉兰生活在明代,目前仅有少量传世的铜器出现。

 同时呢,王玉兰所制铜器,流传下来的多是铜壶;这人物造像,不要说见了,余耀压根就是第一次听说。

 根据拍卖纪录,“王玉兰制”

精品铜壶,市场价值应该在百万以上。

至于人物造像,虽然没有先例,但也不会便宜了。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

 因为王玉兰传世作品太少,所以很难系统地判定艺术风格。

大致上,那些铜器行家,也就是根据年份和工艺的精湛程度来判定。

 比如,先断了代,确定是明代的;然后又不是一般水平,再加上个“王玉兰制”

的款儿,基本这样就可以认定。

 但实际上呢,华夏自古以来从来不缺仿货。

不管是现代作伪仿制古玩,还是同朝代或者后面的朝代,都会有仿品出现。

古代更不讲知识产权,“王玉兰制”

好卖,那就仿着来再加个款儿呗。

热门小说推荐
官居一品

官居一品

数风流,论成败,百年一梦多慷慨有心要励精图治挽天倾,哪怕身后骂名滚滚来。轻生死,重兴衰,海雨天风独往来。谁不想万里长城永不倒,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

我那些坑师的徒弟们

我那些坑师的徒弟们

修行几十年,好不容易要突破修为,却被徒弟们认定为已经死亡,直接拉到火葬场烧了,这是种什么体验?...

末世重生之归途

末世重生之归途

曾经以为身处地狱,后来发现,有他的地方就是天堂末世到来,夏初错估人心,能核被毁,身体残疾。所有人都想将她往死里踩,唯独陆聿修倾尽所有的对她好,就算最后为了她丢掉性命,他也无怨无悔夏初拖着残躯...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三国之裴元庆传奇

一箭敌胆寒,一枪扫乾坤,一锤定天下,九零后颓废青年穿越三国,身兼隋唐三大名将武艺于一身,且看裴枫在蜀汉军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