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标准装甲,一切从零开始。
这款机甲的内部结构看起来比常规中型机甲更为纤细轻盈,甚至接近轻型机甲的重量级别。
得益于升级后的中级中型装甲优化技能,张志豪针对裸露的八边形骨架开出了几种有潜力的装甲方案。
如果张志豪尽量使用大块装甲板,确实可以提供相当高的防护力。
但过多的大尺寸装甲板也会导致装甲间的空隙增多,因为不得不让装甲贴合度降低。
采用小型装甲板的话,张志豪可以让装甲更紧密地贴合内部框架,从而提高变体的机动性。
然而,多个小型装甲板提供的总体保护效果显然不如单一大块装甲板。
因此,他花了大约一天时间来草拟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装甲方案。
借助强化技能,他巧妙地以微妙的角度布置方形板,确保没有一块表面完全平直。
这样一来,在机甲上形成了一种略微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案。
不同的角度使得机甲在遭受攻击时能够更好地分散伤害。
但是这也可能将伤害集中在装甲表面的低洼处。
为了解决这个隐藏的问题,张志豪在方形板层下方增加了额外的装甲。
他利用柔性板强化了固定装甲板之间连接的关键部分,这种可弯曲的装甲可以被塑造成适应任何轮廓的形状,轻松设计出密封贴合的装甲结构,在顶层装甲与内部结构之间增加一层保护。
柔性板出色的冲击吸收能力也使得新变体在进行急转弯或冒险坠落时,对由此造成的损伤有了更强的抵抗能力。
系统的工具有助于简化精细的设计工作,但由于涉及即时判断,张志豪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为了构思出双层结构——在较重的方形板层之间夹入薄层柔性板,他花费了两天的时间。
比预期耗时更长的原因在于要保持对新变体单一设计理念的坚持。
如果没有增强专注力和耐力,他很难始终保持清晰的设计意图。
由于x因素目前是他唯一真正擅长之处,张志豪不能忽视这样一个虽小却实用的优势。
他希望能提升自己赋予机甲x因素的能力。
如果有一款机甲能在x因素方面获得a+评分,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当那一刻到来时,整个银河系都会为之震动。”
张志豪开玩笑地想,“那将是神明的诞生。”
尽管如此,张志豪认为这样的幻想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他半信半疑地认为机甲确实具备表现出生命迹象的能力,但他怀疑这并未达到末日场景中所想象的程度。
迄今为止,他的最佳成绩仅为c-级。
这位崭露头角的设计师希望他能通过新的“八角笼”
变体打破自己的记录。
在确认了自己的动力之后,张志豪再次投身到工作中,进一步细化装甲方案。
目前制作的装甲略显厚重,而且他还未设计关节部位的连接件。
一步一步地,一款潜行者的形态逐渐成形。
喜欢能机甲师请大家收藏:()能机甲师更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