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些时日,自会有圣旨。
另宁远驻军数月欠饷,有哗变之危。
着王之臣带周文郁去安抚,另有手谕,交与王之臣看”
,话一说完,在场官员士兵一阵哗然,都小声议论起来,却埋不过沈飞和完颜萍的耳力,听得出都非常意外这个反转的结果,王之臣本人显然也没想到,愣了好一阵,在锦衣卫特使提醒催促了一次以后才用有些颤抖的手接过了手谕,用激动的声音连说了两声“皇上圣明”
。
这个情节大反转也大出了沈飞的意料,心中一阵疑惑,怎么回事?袁崇焕居然没有因为大忽悠“五年平辽”
而上位,要到官、钱、人事任免权和无条件信任,还被直接下了狱查力?想了一阵实在想不出原因来,不过肯定这个大变故的原因出在北京,看来必须去北京看看了。
七天之后,沈飞和完颜萍来到了北京城里,在一些茶馆酒楼听了听市民议论,又买了一份时事报纸看了看,终于大致清楚了生了什么事情。
晚明时期就有了很多民间商人私人行的报刊媒体,选抄官府邸报里的热门时事销售获利,甚至其中不乏一些现代看来绝对是国家政治军事机密的内容,万历时萨尔浒之战时出兵的兵力、将领、时间、路线等都公开登载出售,万历时于慎行就报怨过这样泄密内容官府为什么不禁止,也正因为从来没有禁止过,沈飞才能轻易了解事情的大致经过。
先是袁崇焕在平台诏对那一天,刚说出“五年平辽”
,就被崇祯下令早有准备的锦衣卫当场拿下,并揭破袁崇焕的计划是想和后金“议和”
,还是瞒着朝廷私下议和造成即成事实后再逼迫朝廷接受,并且当场揭穿了他前一天和钱龙锡密谋要杀毛文龙作为和后金议和的条件,吓得钱龙锡当场承认并且辩解是袁崇焕自作主张,他劝阻了,以为袁崇焕已经听进去了。
之后在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解说下,揭破了“宁远大捷”
的真相是一场“掩败为功”
,人员损失和萨尔浒差不多,物资损失更大。
当初孙承宗和袁崇焕坚持修宁远城时,王在晋质问如果后金围攻怎么办?如果派兵救援,就必须野战,和孙承宗袁崇焕竭力避免野战的初衷矛盾,如果不救援,修城就失去了意义。
当时孙承宗和袁崇焕回答是宁远旁边有觉华岛可以策应,不怕围攻。
这个理由当然已经被事实打脸成了笑话。
另外崇祯肯定了毛文龙的巨大作用,天启七年的宁远之战,后金也是因为毛文龙从背后袭扰才撤的围,去年后金攻打朝鲜和东江,老巢空虚,是直捣黄龙的最好时机,朝廷三令五申让袁崇焕出击,袁崇焕一直违抗命令龟缩不出,导致朝鲜被迫倒向了后金,东江镇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后金转过头来围攻锦州时,袁崇焕又拒绝宁远支援锦州,请求朝廷增兵和后金决战,因为这种糟糕表现才引咎辞职。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袁崇焕下狱、铁龙锡被免了阁臣职务去刑部接受调查,连辅韩爌也受牵连被停俸半年以示处分。
第二天崇祯又在皇极殿提出弃守关宁锦州,收缩兵力坚守山海关的想法,被大臣一致反对,有人提出了和袁崇焕一样的可以利用科尔沁蒙古牵制后金的想法,崇祯引用了毛文龙奏疏说明科尔沁蒙古已经成了后金的盟友,被广泛怀疑。
崇祯直接问如果不放弃宁锦,加上东江、蓟镇,三处钱粮总折银总共需要一千二百万两,即使只增强蓟镇也需要四百万两,银从哪里出?反对的大臣全都没辙了。
最后崇祯提出了建议,调查或让江南富户主动申报财产,看情况征收五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等,被群臣集体咆哮咒骂式围攻,钱士升甚至说出了孟子“闻诛一夫纣”
的话,被大怒的崇祯下令廷杖一百。
看着这些消息沈飞的眉头越皱越紧,暗想有些事情在现代信息爆炸时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崇祯简直让他感觉未卜先知,有些事情不是查阅现存官方史料能知道的,比如袁崇焕和钱龙锡密谋要杀毛文龙的事情。
最有力的一点最后崇祯提出的征收江南富民的财产这个办法,这本来应该是崇祯九年李璡提出来的,被围攻下狱,怎么现在崇祯提前了八年就说了出来?难道崇祯是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