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受到军主礼遇,但是身份比较低下,所以陈监军一死,石敬岩就另谋出路了。
崇祯八年最后一次出征,石敬岩也是这种情况,马明达说“身寒微而一生困乏的石敬岩,最后竟充当了腐朽的大明王朝的殉葬品。
直到以花甲之年战死沙场之时,他并没有食大明半斗俸禄。
身份是包文达的‘客’,是‘东吴技勇知名士’,这真是一个可叹的悲剧。
他的死,为自己争得一项‘义士’的桂冠,连大名鼎鼎的钱谦益也为之殷殷立传”
。
马明达说石敬岩“以花甲之年战死沙场”
,而6世仪则记载当时石敬岩已经七十岁,年龄记述并不一致。
这里应该是6世仪的记载可信,无论学到了多少,毕竟6世仪是石敬岩的弟子达两年时间,就算传记写得有些文学色彩,也不至于连师父的年纪都不清楚,何况现在沈飞可以招募石敬岩后直接问他本人。
沈飞没有现在出手招募石敬岩,这是因为石敬岩在崇祯六年才收了吴殳和6世仪为弟子,吴殳是他武术的主力继承人,他写的《手臂录》被称为中国枪法第一书,收入了石家枪、马家枪、沙家竿子、杨家枪、少林枪、峨嵋枪各种枪法,都作了详细的注解和辨析,讲明优势异同,是最完备的抢法著作。
吴殳的《手臂录》记载的各种枪法也是他自己枪术学习过程,从石家枪法开始,到最后峨嵋枪法结束,从5oo多种古代枪法里吸取出11o种技法,而且加入了前人并不重视的步法,独创了枪法和步法结合的技术才形成了吴殳自己的枪法。
沈飞在《战狼2》世界去唐山定制的明代长棍和长枪就是参照《手臂录》里的规格。
沈飞是想养成吴殳,至少是要等石敬岩收下吴殳为徒,开始教他石家枪法后再招募他,算是给历史上七十高龄为明朝战死的石敬岩一种补偿。
至于其他的枪法,杨家枪和出自杨家枪的马家枪、沙家竿子在唐顺之、戚继光时代就是军为广为流传,自己在《神雕》世界还遇到过始祖杨妙真。
少林枪法传自少林僧洪转,也有枪法专著,后来传给了著名的程斗冲。
峨嵋枪法出自四川峨眉山普恩禅师,普恩禅师传给了程真如和月空行者,这两人把这种枪法传到了中原,吴殳记述他的峨嵋枪法就是得传自程真如。
总之这些枪法在明末都流传广泛,调动官方的力量不难搜集,还能加这些枪法的最终融汇。
第二天,沈飞和完颜萍果然收到了给他们俩加左都督衔的消息和正式手续,两人则是再一次离开了北京。
这次是专程去采药的。
既然已经提出了中医计划,就要开始准备配制各种丹药,以便和名医一起钻研改进一些丹药配方。
沈飞记得《碧血剑》小说里“伏苓乌丸”
的两种主要药材来源,一个是安徽深山里挖到的两千年大伏苓,一个是浙东有人挖到了一个人形何乌,被马士英强买走找高手制成了“伏苓乌丸”
。
虽然这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不过也不差这么点零头年份,夫妻两人打算先去安徽,再转浙东,提前对这两株宝药下手。
没有人的脚程和眼力比得上沈飞夫妻,也就没有带什么人随行。
沈飞和完颜萍两人直接以轻功急赶路,伏苓是生长在高山、阳光充足的地方,沈飞和完颜萍进入安徽以后,找遍了黄山、清凉峰、白马尖、天堂寨几座安徽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最后总算在牯牛降找到了这个两千多年的大伏苓,直接收进了空间。
又转道浙东,何乌生长也需要阳光,不过是山谷灌木、石头缝、树林下等温暖湿润的环境里,四明山、括苍山、会稽山、雁荡山一路找过去,最后还是在著名的天姥山找到了这颗人形何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