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叹口气:“名扬四海倒不奢望,只要能让孩子们多条好出路就谢天谢地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村长刚说他去通知大家,又有人说话了。
“我还有事。”
大家一致向声源看去,原来是夫子。
“现在我是唯一的夫子,学生都要交给我来管理,你们都要配合我,但不能干涉我。”
夫子仰着头,说着自己的诉求。
好吧,一个两个怎么这么多事,村长想着。
最后想反正不是自己掏钱,蹭免费的就不要那么多事了,谁想管谁管吧。
于是,未来的郑家学堂管理权就这么草率地定好了,郑老二和夫子一个管学堂,一个管学生。
一个以前很不靠谱,一个看起来有点不靠谱。
村长将这件事情传达下去以后,村民们果然很感兴趣,在村长带人商量土地的时候纷纷跑来询问。
得知盖好后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免费读书,十分欢喜,大家都表示要来帮工。
人多力量大,第一天圈好地后,第二天就开始挖坑。
郑老四又被派出去联系各种材料。
这次的格局是夫子定的,盖了一个三面围合的造型,夫子说这样他站在院子中心能看到所有的教室,便于管理。
旁边还围了个运动场,有跑道,蹴鞠场,还有箭靶,也可以跑马。
还有些功能不明,夫子说以后开学了再根据需要慢慢弄。
最后还出人意料的开垦了一块菜地,夫子说自己也要吃饭的,以后就交给孩子们打理。
好嘛,学生还没进校呢,活儿都安排好了。
这次盖房很多都没花钱。
木头是村里人去山上砍的,盖房的人工是村里人自组织的,要不是王老太太坚持,他们午饭都不打算吃。
三排二十一间房子,十来天就盖好了。
剩下的就是木工活儿,郑文承又跟着师父回来了。
这次的活儿简单,没有多少家具,就是门,桌子和椅子。
又不怎么赶工,只需先赶出两间来能上课就行。
其余不着急,所以师徒俩就打算自己慢慢干。
而且,郑老二说话算话,在郑家靠近学堂的那边,给夫子盖了个六间房的小院儿。
郑老二说盖六间的时候,夫子还客气了下:“不用那么多,三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