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o年代初,电视行业在港岛才刚刚起步,各方面的技术条件还不完善,虽然可以做到现场直播,但是效果不太好,不如先录制,经过剪辑之后,再在电视台播出。
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gufc),因此只是第一届,虽然有李小龙的名头支撑,但是他不是做为选手参赛,而只是嘉宾,所以电视台方面对赛事转播的收视率状况,信心不足,所以在转播费上,都非常谨慎。
丽的电视台为了对抗无线电视台,在转播费上咬着后槽牙给了个天价,也只有2o万港币而已。
无线电视台只愿意给1o万港币的转播费。
gufc组委会要求,如果赛事转播,在电视台播出之后,达到收视率要求,可以享有广告费分成!
丽的电视台咬牙同意。
gufc第一届赛事,分了5个组别,每个组别提高8个参赛名额,分配给8个参与赛事的武术流派。
这8個参赛武术流派,分别是截拳道、合气道、跆拳道、泰拳、柔道、极真空手道、菲律宾拳术、巴西柔术。
像泰拳、跆拳道、柔道、极真空手道、巴西柔术这些传播比较广的武术流派,能够凑够5个组别的参赛选手,甚至还要先进行内部选拔。
而对截拳道、合气道这样传播面不仅窄的小流派,连5个组别的参赛选手都凑不够。
菲律宾的代表性武术流派,是菲律宾短棍术,丹尼·伊诺山度是个中高手,但是gufc虽然是无限制格斗,但规定不能使用武器,因此菲律宾武术界,只能派次一等的拳术选手出战,也凑够了5个级别。
截拳道这边,除了赵任飞参加了重量级比赛,李小龙的另外一位冠军弟子乔·刘易斯,也被叫来代表截拳道,参加了重量级比赛。
罗礼士一开始是在代表截拳道,还是代表空手道之间犹豫。
但是,截拳道这边,重量级有了赵任飞,中量级有了乔·刘易斯,以罗礼士的身高体重,总不能去参加7o公斤以下的轻量级比赛,那要求他至少要减重5公斤以上,对他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空手道,倭国的正统流派要竞争5个组别的参赛名额,都先斗得头破血流,米国那边的外门,根本没有竞争资格。
罗礼士想要联合“米国空手道之父”
埃德·帕克,要求gufc允许米国空手道界自组队伍参赛,但因为时间有限,没能成行。
另外,米国空手道界,有自己成熟的赛事体系,对刚刚组建的gufc不太看好,参不参加没什么所谓。
所以,第一届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gufc),虽然冠以“全球”
名义,参赛选手却主要来自东亚、东南亚,西方选手占比只有四分之一。
出现这种情况,一来是这项赛事的第一次举办,影响力不足;二来举办地在澳岛,对欧美人来说,属于遥远的东方,对在这里举办的赛事不感兴趣,实属正常。
这届赛事虽然是以李小龙的名义召集举办,但是此时的李小龙,在欧美地区,只能算是刚刚声名鹊起,冠以国际功夫巨星的名号,都算是自夸。
名气声望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响亮崇高。
不过,对第一届赛事,能有这样的声势,李小龙已经很满意了。
他和港岛、澳岛的一众大佬、社会名流,以及参赛各武术流派的掌门人,一起出席赛事开幕式,坐在主席台,神情颇为自得。
面对那些在商界政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李小龙表现得不卑不亢,很有宗师风范。
港岛和澳岛的观众,对这场赛事,报以极大的热情。
港岛此时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温饱得以解决,不可避免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电影市场持续火热,电视行业蓬勃展,都是根植于这种现实的社会环境与需求之上。
赛马、赛狗在港岛、澳岛,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
港岛其实一直都有习武之风,只是武术界比较封闭,大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内耗,普通人接触不到。
李小龙起这项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第一次把东南亚、东亚的武术界串联了起来。
之所以没有邀请港岛的传统国术流派,一来是李小龙知道,这些武术基本上只剩下了花架子,没有什么实战性,很难适应无限制格斗这种实战性的赛事;二来,李小龙的武学虽然源自传统国术咏春拳,但是前往米国之后,与时俱进,融合了其他武术流派,先是创新成振藩功夫,开办振藩国术馆,然后创立截拳道。
某种形式上算是叛离了传统国术界。
李小龙回港拍电影,虽然正式拜访了恩师叶问,但是和港岛传统武术界没有太多牵连。
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因此李小龙牵头创办全球无限制格斗大赛,港岛的传统武术界也不主动参与,在一旁等着看笑话。
赵任飞当然不能让人看了笑话。
他参加这项赛事,心中憋着一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