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户人家趁机嫁了闺女。
这户人家家底显然厚实,场面办得大,小半个镇子都能闻到喜气。
“从明天开始,除了王大,咱们四個人轮流,每人一天,去镇外大路上守着。
连守半个月,严守鬼子大规模队伍出现的迹象。”
赵义没忘游击班来青山镇的任务,潜伏半月,监视鬼子动向,给众人下达命令。
侦缉队暂时没了响动,但不说明以后都会如此,镇子另一边还有便衣队,不能不防。
“崔庆才,你身份便利,看好侦缉队和便衣队,如果有什么动静,一定要及时报告。”
经过前天夜里的一遭,崔庆才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点头应道。
“知道了。”
院墙外面的锣鼓又热闹起来,迎亲的队伍正经过院子外面。
再是兵荒马乱,也不能立刻就要了人命,老百姓该咋过日子还得继续过。
婚丧嫁娶,柴米油盐,一样也不能少。
不外乎过得好与过得差,穷家穷过,富家富过。
每个人手里的花生红枣不多,很快见了底,听着院墙外的锣鼓声,崔庆才为难的开口。
“那个,表哥啊,家里的粮食还能撑三天,得想想办法啊。”
道道不解的目光投过来,崔庆才挠了挠头。
“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点饷全拿去下馆子。
米缸里的那些米还是上个月有人托我办事送来的。
再说,我一个人的饷,也顶不住六个人花啊。
咱们这么多人窝在这儿也不是个事儿,你看是不是找点营生干干?”
营生?
赵义犯难了,抬起头问,“你们都会干什么?”
“种地。”
顺子耸耸肩。
“打劫。”
孙麻子瘪瘪嘴。
还是张小米最靠谱。
“赵大哥,要不我再去伪军营里跑一趟,找我哥弄点钱?”
“找你哥可以,要钱就不用了。”
赵义缓缓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