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美好也很朴实的愿景,但我注意到,网上有一些关于三行情书的质疑声音。”
“我也听说了。”
“您是如何看待‘文化降级’的说法呢?”
“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看来,能够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好文化。”
“但很多人搬出了三行情书的定义,说它就是一种简化版的现代诗歌,不讲究韵律,没有美感可言,您怎么看?”
“三行情书是一种新的体裁,能方便初学者快上手,了解诗歌,推开诗歌的大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简单的,就是不具备美感的。”
“您觉得这种说法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论?”
“没错。”
“您不久前举了一三行情书的例子,说是您心目中暂时的第一名佳作,您认为这作品能打破刻板的固有印象吗?”
“我想并不能。”
“嗯?”
不仅是卢宁惊讶地嗯了一声,许多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粉丝们,更是惊讶地瞪大眼睛。
顾知书说什么?
就连“螃蟹在剥我的壳”
都不能打破固有印象吗?
可他不是自己都说,那已经是心目中排名no的作品了?
如果连这个作品都没有办法做到的话,岂不是反过来说明了,那些质疑的声音是对的?
毕竟连你顾知书都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推翻他们的观点!
电视画面中的顾知书,此时抬起头,目光之中似乎蕴藏着某种坚定。
他说道:“三行情书是一种较新的体裁,因推广汉语而诞生,但早在它诞生之前,就已经出现很多短小优美的情书文案了。
那些情书也是短短两三行文字,只是,书写它们的人,并未将其当作是一个完整的作品,而仅仅是随笔而已。”
卢宁问道:“您觉得那些作品更能展现三行情书的魅力?”
“我想说,比起三行的限定,情书才是此类文学的内核所在,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最为迷人。”
“我们可以拜读欣赏吗?”
“那我举例几。”
“好的,或许您可以写下来?我们准备有纸笔,这样也许更直观一点。”
“可以,那就麻烦卢老师您帮我读给观众朋友们听了。”
“没问题,我的荣幸。”
说完,顾知书还真就接过了工作人员递上的钢笔和白纸,在桌子上书写起来。
过了一会,卢宁接过第一张纸,定眼瞧了起来,眸光在轻微颤动。
与此同时,在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分屏特效,左侧是主持人卢宁的身影,右侧则是顾知书所写纸张的投影。
卢宁的声音也伴随着后期投影特效的出现,在电视中响了起来。
【我寄你的信,总喜欢寄到邮局,
不喜欢放在街边绿色铁筒内,
我总疑心那里是要慢一点的。
——鲁迅致许广平】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
为什么是我?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梁思成致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