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还可以做更多!”
“很好。
过去堂下,看一眼角落停着的尸体。”
晏八郎不明所以,但人陀螺般转了几日,脑子已麻木了,幽魂般地飘过去,果然掀开白布盯一眼。
只一眼就脸色大变。
连着倒退两步,扶住墙柱,闭了闭眼。
晏容时露出满意的神色:“所以你们认识。
究竟是如何认识的,如实说。”
“有劳。”
他把晏八郎的供状放去十一郎面前。
“亲友涉案,审断回避。”
十一郎:“……”
谁让他不长记性,一次两次往七郎面前凑,活该他被抓差!
十一郎面无表情地提笔蘸墨。
晏八郎的供状又新添三四行。
被掐断颈骨而死的文士朱臣年,他不知姓名,但确实就是去年冬日开始和他接洽,见过几面的“幕僚”
。
朱臣年背后的主人,便是许诺晏八郎“高升”
之人。
晏容时把朱臣年的那份供
状翻过来,在“郑相”
两个字下,提笔画了个圈。
若无其事把供状扔进一大堆卷宗里。
值守吏人战战兢兢送上第二杯新茶时,晏容时另起个话头,和面沉如水、查验尸体相貌的十一郎说话。
“说起我祖父,老人家看人极准。
曾经有几次笑说点评朝廷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性情,为人,长处,弱点,事后均一一应验。”
“朝中只有一人,他老人家看走了眼。
这位无论性情还是处事,和祖父当年的预判截然不同。
祖父因病隐退后,还有两三次提起了他。”
十一郎的注意力被转移过来。
“晏相当政时的后起之秀,如今年岁只怕也不小了。
不知评议的是哪位朝廷栋梁?”
晏容时捧着茶盏啜了一口,慢悠悠地道:“正是如今的郑相。”
——
傍晚时分,老门房颤巍巍把两个灯笼高高挂上大理寺官衙门楣时,一辆马车在官衙台阶前缓缓停下。
应小满跳下车,搀扶着义母和阿织下车。
晏家几名长随从马车上提下大包小包。
“西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