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出现并普及之前,战士要练习的只有四艺:礼乐射御。
先秦时期,战士属于最低等贵族,身份要高于平民和奴隶。
因此他们在苦练射、御、干戈的同时,还要学习礼仪和舞乐。
战士们哼唱的乐曲,包括曲律和歌词,合起来就是诗歌。
诗歌中的歌词经口耳流传下来,最后成为《诗经》的主要内容。
待文字出现并普及之后,教育的内容变成以读书识字为主,于是士的内涵便渐渐由武变成了文。
周公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制度,甚至将日常饮食起居、婚丧嫁娶等都纳入礼的范畴,创建了系统化的礼乐制度,并将其作为周朝的政治典章和社会规范,在全天下推行礼乐之治,形成孔子所推崇的“郁郁乎文哉”
的礼乐文化。
周礼上承前代礼法,下启皇权时代,为我国秦汉以来的国家机构建制提供了参照体系。
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后,隋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其“六部”
就是参考《周礼·六官》而设置的。
唐朝将六部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机构,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
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代。
周公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位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汉代文学家贾谊对他的评价甚至要高于周文王和周武王,他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贤之一。
孟子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相提并论。
荀子也以周公为大儒,在《荀子·儒效》中称颂他的德才。
后世儒家将周公尊为儒学的奠基人之一,多少有些碰瓷的嫌疑。
周公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完美符合了儒家所描述的圣人形象。
他大力推行的周礼,亦是孔子编纂《礼经》的现实基础。
但周公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儒家。
实际上,儒家颇擅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