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封道:“都司有识人用人之明,此事若成,乃是都司居中用兵有方,临阵指挥洞若观火;此事若败,则是我陈封兵行险着,贪功冒进,私自调兵。
都司宽宏,不罪封之过,封却难辞其咎,朝廷追究起来,封甘领其责。”
李允看了陈封一眼,淡淡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非成败不过一念之间。
你有这一念,我自要保你。
是我的功,我当仁不让,然居其位则担其责,若是北疆战事不能挽回败局,我身为主将自然无从卸责。
你肯为我分忧已是难得,我自不能教你担责。”
见陈封还要说,李允摆手道:“不必再争。
你且说说,你遣去取安肃的是哪个?是姓秦?其人如何?”
陈封道:“这人姓秦名玉字璧城,进士出身,原是翰林院侍讲。
去岁我征淮南之时方入我军中为参军,为时不过一年。
其人未经战阵,不擅厮杀,却熟知兵事,屡出奇谋。
这一年为我军中参赞,颇有功绩,前几日我已升他权任中军司马都尉一职。”
李允点头道:“你说秦璧城我便有些影儿了,去岁随你征淮南,独自入楚军,说退何璠的便是此人罢?”
陈封道:“正是此人。
秦璧城若知其名为都司所知,必与有荣焉。”
李允道:“甚好,想这秦璧城必是足智多谋之人。
崇恩,取安肃不易,其间成败分际,你有何打算?我知适才大堂之上人多耳杂,你恐事机不密,不欲多言,此间只你我二人,但请直言。”
陈封道:“诚如都司所言,封正欲造膝密陈。
安肃一地乃燕军回军之路,又为粮道要害,安肃若下,我于容城驻一军,燕军必不敢走安肃,只得走雄州入归义,或走霸州入永清。
我军只需在这两处设伏,虽难以尽歼燕军,也必能教他损兵折将,丢盔弃甲。
若不能取下安肃,便请都司如汪百川之言,目送燕人回国便罢了。
若是都司心有不甘,强攻硬取,只怕招致大败,都司无以上对朝廷。”
李允默然半晌,叹道:“确是如此,别无他法。
如今只望秦璧城能取下安肃。”
又道:“崇恩,你今日便在这里歇宿,明日一早你便率军移驻容城。
容城距安肃极近,你驻在那里,可随时接应秦璧城。
若秦璧城取下安肃,你便可就道拦阻燕军从安肃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