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抬起花白的头,眼含泪花,神情肃穆,虔诚的眼光看着曾华手中烟盒大小、已成古董的录音磁带。
这盒小小的磁带,有着历史的传存庚续,装载着他们往昔的意气昂扬,传递着他们昔日的崇高信仰,记载着他们类似曾华父亲一样舍生忘死、为国奉献的峥嵘岁月。
歌声宛如一缕缕春风,悄无声息地化解了老人们对曾华心灵的隔阂和浓浓的敌意。
他们目光变得如春雨般柔和,荡漾着父母般慈祥的浓浓爱意。
曾华缓缓站起,饱含敬意的目光环视老人们,声情并茂说:“叔叔、阿姨们,你们这一辈,象我父亲一样,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曾华的目光定格在邓老镇长泪痕密布的脸上:“老镇长,你83年从和州地区农校毕业,分配到柏城区公所当农技员。
当时农村普遍种植的是第一代杂交水稻南优2号。
这个品种长势很好,穗大粒多,但最大的弱点是不抗病。”
“1986年春,区公所下大气力推广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c优608杂交水稻,但因农民因循守旧,不愿冒险,事倍功半,效果很不理想。”
曾华绘声绘色描绘过往的情景:“为了打破僵局,消除农民顾虑。
邓雪松,区农技站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农技员凑齐了三千块钱,以一年双季为期,承包了几个村里的30亩双层经营田。
你们承诺,凡是种植c优608杂交水稻的村民,免费提供日常防病治病服务。”
“你当时月工资只有40多元,三千多块钱对你们是一笔巨款,风险可想而知。
恋爱两年的女朋友不理解你的行为,认为你是出风头,把省吃俭用节约的钱去打水漂。
两人互不退让,最后以分手告终。”
“遭此打击,你没有气馁,没有退却,带领大家亲自牵牛犁耙田,挑猪牛栏肥沤田,弯腰插秧除草。
为了避免群众误解,你们不撒尿素,不用农药除虫。
白天下田捉稻叶上的虫卵,晚上用镁浮灯、煤油灯招诱飞虱和叶蛾。
你们戴着草帽,穿着短裤,顶着烈日,踩着田埂,日夜巡视承包的稻田,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曾华脸上洋溢着崇拜的微笑,抑扬顿挫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你们辛勤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
当年11月,早晚双季稻总产验收,你们种植的c优608杂交水稻大获丰收,比第一代杂交水稻每亩增产460斤。”
“仅一年,你们浑身黝黑,只有眨巴眼睛时才能看见眼白,大笑时露出的牙齿格外地白,被戏称为‘柏城区非洲人’。”
“群众对你们顶礼膜拜,心服口服,对种植新品种杂交水稻热情高涨。
第二年全区都种上c优608杂交水稻。
不仅如此,你们把承包稻田赚的3千多元拿出来,把c优608杂交水稻技术要领、注意事项打印成册,免费发放给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