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在元光四年的朝堂之上,气氛紧绷如弦,一场权力的暗流涌动,悄然改变着大汉的天际线。
刘彻心中却藏着深不可测的计谋。
他轻启朱唇,宣布起用其舅舅田蚡为丞相,同时任命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这一决策如同巨石投入静谧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田蚡,自踏上这权力的巅峰,便仿佛脱缰野马,肆意驰骋于朝堂之上,其言行举止无不透露出一种近乎狂妄的专横。
他的每一次决策,都仿佛是在挑战着皇权的边界,“权移主上”
的谣言不胫而走,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刘彻看在眼里,心中却暗自冷笑,他深知,是时候给这位嚣张的舅舅一个深刻的教训了。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风暴悄然酝酿。
灌夫,一个性情刚烈、不畏强权的武将,在一次宴会上,因不满田蚡的傲慢无礼,借酒壮胆,公然骂座,言辞之激烈,震惊四座。
这一幕,正中了刘彻的下怀。
他以此为契机,迅而果断地展开了行动,不仅处死了因牵连而落马的窦婴,更是在不久后,借由种种罪名,让田蚡也步入了同样的命运,结束了这位权臣的嚣张岁月。
随着田蚡的陨落,朝堂之上仿佛经历了一场洗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新生的气息。
刘彻趁机大刀阔斧地改革,他不再局限于功臣外戚的圈子,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出身微贱,却才华横溢的士人。
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人,一个个名字如同星辰般璀璨升起,他们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才干,在刘彻的麾下大放异彩。
特别是公孙弘,这位从布衣到丞相的传奇人物,不仅被刘彻拜为丞相,更史无前例地被封为平津侯,打破了长久以来“非列侯不得为丞相”
的惯例。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公孙弘个人能力的极高认可,更是刘彻决心打破旧有制度束缚,推行新政的强烈信号。
与此同时,推恩令的颁布,阳谋巧妙地将诸侯王的权力分散,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大汉帝国在刘彻的治理下,焕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刘彻宠幸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而陈皇后则嫉妒卫子夫,屡次加以迫害,刘彻以巫蛊为由废黜陈皇后,迁其于长门宫。
两年后,年近三十的刘彻终于得到了第一个儿子刘据,遂于同年立刘据之母卫子夫为皇后同时起用卫子夫之弟卫青、外甥霍去病来开疆拓土,新设大司马之职来安置这些军功外戚。
卫青等深知刘彻对窦婴、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招揽宾客之事恨之入骨,因此行事低调,以“和柔”
取悦刘彻,避免触犯刘彻的皇权。
经过汉初几代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的国力在刘彻即位后已相当厚实。
而刘彻自即位以来,就一改汉初的战略防御政策,积极进取,征伐四方,力图实现“王者无外”
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