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辅助工或者勤杂工,看过夏衍老先生的《包身工》没有?
像纺织厂里的抽丝工、挡车工等女工,还有贾东旭这样的壮工(一级钳工),这些都是“耗材”
。
根本不当人用的,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明白了吗?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他们完全就是两个物种。
至于当时工厂里的资深工程师?注意:资深工程师,并不是那些水货工程师。
他们的年收入基本上都在1万大洋以上。
所以谈论到什么民国大师?那些资深工程师都笑而不语,默默的看着你们这群傻鸟装逼。
在建国前后,理工专业的工程师,除非那些著名文人教授,其他的根本就不是那些文科大师们能够碰瓷的。
话说回来,幸好现在是新中国,普通工人的收入也不低,尤其是轧钢厂这种国营大厂。
同一地区的基本工资确实是相同的。
但轧钢厂这些单位效益好啊?这里的职工收入,比其他单位要高出2o到3o。
因此一直就是很热门的单位。
至于建设公债?那就是……强行摊派。
从工资里扣除,八年期公债,每年4厘利息。
其实这就是国债,国家缺少资金,支援国家建设用的。
比银行利息低了不少。
算是某种储蓄吧!
不管怎么说,拿到工资后,石海还是很开心的。
这就是自己第一笔的稳定收入……
……
轧钢厂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职工们基本上都拿到了自己的工资。
与此同时,在四九城的某座大楼里,大领导正在听几个部下的汇报。
“长,好消息,关于外宾旅行团,我们已经初步联系了各大涉外饭店。
外宾都很感兴趣,他们的报名相当踊跃,并且我们已经先后组织了四批旅行团,游客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231人。”
大领导十分意外。
他露出笑容:“快介绍一下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