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方支队的角度看,对方的军旗表明了朝廷水军的身份,可以判断是登州的水军。
从登州水军的角度看,只看到对方船只的船尾有大明朝的日月旗,并且都是商船,看着好像也没有安装火炮。
北方支队的军旗挂在炮舰上,因为不符合大明朝军旗的规矩,他们也不认识,但是看着又像是大明的日月旗。
所以他们判断应该是商队。
只要靠上去,起码捞点油水是没问题的,机会合适大抢一番也有可能。
因此,紧追不放。
大海上的追击,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般是能追上的。
因为逃跑的一方总会有速度慢的船只,其他船只如果不想抛弃它,就只能跟着放慢速度。
而追击者则是全力向前,速度慢的船只跟在后头就是了。
登州方面大部分是战船,风帆大,速度相对快。
北方支队,大部分都是商船,速度相对慢,眼看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对方船上活动的人影已经能够看到,估计距离在五里左右,已经到了红衣大炮的射程之内,如果对方真的有红衣大炮就危险了,容不得在犹豫了。
朱万杰、朱万雄等军官基本都在旗舰上(炮舰1号)。
大家商量后,朱万雄传令(用灯光通信发令):炮舰拦截,警告性炮击,其他船只互相靠拢,密集队形,保持警戒,继续前进。
两条炮舰的锅炉添加煤炭,降下风帆,折叠桅杆,开足蒸汽机的动力,在水面画出一条漂亮的弧线,炮舰2号在前,炮舰1号在后,向来船方向驶去。
这个动作登州水军方面看的很清楚,也十分不解。
他们先是看到后面的两艘小船放慢了速度,降下了风帆。
这两艘小船上的风帆都是三角帆,大明的船只全部使用硬帆,极少见软帆。
硬帆就是垂直竖起一个高高的桅杆,风帆的帆布是用竹子或木头分段支撑,靠在桅杆上拉起来,从上到下基本上是一个平面,用绳索控制、调整风帆的角度。
软帆一般都是三角形,帆布的三个顶点拴在绳索上,其中一个顶点固定在桅杆上,撑起风帆,桅杆有垂直的,也有倾斜的。
小船降下风帆后,桅杆也放倒了,这个过程差不多有一刻钟(15分钟)。
登州水军更是不懂,没见过放倒桅杆的,不知何意。
这时,两艘小船冒出更浓烈的烟,转弯加速,向他们驶来。
登州水军的人惊呆了,瞪大双眼,张大嘴巴,心说不好,这是见到怪物了,赶紧跑吧!
只见没有了风帆的小船跑的反而更快了。
这时炮舰的实际航速已经有18节,绝对属于高速度了。
等炮舰稳定了航向和船体,炮舰2号的副炮:20毫米炮就开火了,两发炮弹(20毫米副炮是双联装)发出破空的呼啸声,越过登州船队,在船队后方落水,爆炸的炮弹激起几米的冲天水柱。
20毫米直射炮有效射程5里,现在双方已经不足五里的距离,所以可以打到他们船队后边。
登州方面已经明白,这是对方警告自己,这炮弹打得很远,威力也不小。
从来没见过的奇怪的船只、火炮都透着一股神秘,看来不是好惹的主儿。
打劫的水军头领有点心理没底了,和左右同僚商议。
既然不好惹,放过算了。
但是抢惯了的人们舍不得到嘴的肥肉,有个军官说:“就算它有厉害的大炮,我数了一下,不过两条船,每船三门炮(三个炮塔,现在他们认识这是炮塔了),自己的战船,小的也有几门炮,大船三四十门炮。
老虎架不住群狼,真打起来也不见得吃亏。”
几个军官一起合计,领头的指挥官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试一试。
既然对方有炮,那就只有开炮了,于是指挥官也不看射程,就下令开炮,继续追击。
这下热闹了,三十多条船,大部分有火炮,虽然由于船只角度问题,只有部分火炮开火。
但是,几十门炮同时开炮也是惊天动地的。
这时双方的距离大约3里(1500米),一般的火炮射程还是不够的,炮弹都打到双方之间的水里,与其说是炮击,还不如说是壮胆,一时间炮声隆隆,打得水柱像一面水幕墙。
---第7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