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时此刻只想拍着小黄···不是,是拍自己的大腿喊一声,我他娘的真是个天才!
和西方人相比,我华夏民族有一个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好习惯——记史!
三皇五代以来,大到正统的二十四史,《汉书》,《战国策》,《宋史》等等。
小到乡野村志,很多人都能以自己的视角,记录某一时代的缩影(清朝文字狱除外)。
要知道西方在十六世纪之前没有完整系统的历法和文字体系,加上政教结合的国家体制,民众是很难记录历史的,哪怕是官方也没有像我神州这样完备的正史体系。
真是感谢祖师爷,我是个文科生!
知道“县志”
这个东西!
咸丰三年,也就是差不多1854到1855年前后,离现在不过一百四十多年。
进士足以写入县志光宗耀祖了,只要那老鬼没有信口雌黄,肯定能查出来他的生平。
小黄的办事效率很高,连着打了几通电话,终于打听清楚了,我们所在的工地,前清的时候,是属于市下属的南河县管辖。
岁月更迭,南河县已经不复存在,但县志还保留在了本市的图书馆里。
小黄已经叫朋友送来了一份复印件,一个小时后就能到。
就这样等了一个小时后,复印件到手。
我拿过县志急切地翻阅了起来。
果然不出我所料,整个咸丰年间一共四次科举,其中还有一次恩科。
整个南河县就出了一个进士,姓何名晋,殿试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在京候补······十八年!
?
古代的科举考试不是考上了就能当官,得候补,俗称“等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