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危险临近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吴天想到这李白诗,顿生感慨,忽觉李白过于柔弱,没有反抗精神。
诗是好诗,可惜人不是好人。
心到老了才有这番感触,不懂变通。
虽然诗才大气磅薄,飘逸优美。
看似堪破红尘,实则乃一俗人。
既想有所作为,除了诗词歌赋,做一个大儒倒是尚可,治国却有些为难他了。
诗中描述的就是丹阳城地理地貌的美景,如果没有来到丹阳城,吴天也不会想起李白这诗,不过丹阳城的确是扬州城上游最大的城市,是内陆往扬州城再出海的必经之道,重要性仅次于扬州,欠的当然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了。
城内景色别致,河道纵横,以百计的石拱桥架设河道上,人家依水而居,高低错落的民居鳞次栉比,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路,水、路、桥、屋浑成一体,一派恬静、纯朴的水城风光,柔情似水。
吴天站在城外,笑了笑,低声说道:“杨广虽有大才,却心性过急,恨不得把子孙要做的事全揽在自己一人身上。
害得大隋因他而亡,算是一个悲剧帝王的绝唱。
开通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难怪后人说杨广的大运河开通,虽然背了千年骂名,但却惠及了唐宋的昌盛。”
大运河现在尚未开凿,毕竟如今还是老杨当家,虽知开设运河对一个国家而言利大于弊,但也料及到工程巨大,若想不损害当朝廷元气,唯有徐徐图之,一段一段的修筑,用一代人的时间修筑起来,就不会危及杨氏江山,又能恩惠天下。
料想一代明君杨坚选择杨广继承家业,只怕不单是杨广仇视世家门阀,做汉武帝的雄心,征服大漠诸胡,威服四海的壮志。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看到了交通枢纽的弊端,知道如何开设运河的战略构想罢。
吴天望着兴旺的城池,如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未有人料及到杨广登基称帝后,需用四十年的功夫开凿的运河他竟在六七年内就完成了,牺牲百姓的代价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他也是历代帝王中的一朵奇葩。
虽然短时间内完成了壮举,但在运河上牺牲的百姓造就了隋朝的内乱,难道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代价还不足以警醒后人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么?秦朝如果没有秦始皇严酷的法度,牺牲了六国之民修筑长城,也不会有后来的楚汉之争。
忽然觉得杨广和秦始皇何其相似,都想一口吃个大胖子,难怪历史上都在骂两人是暴君。
好处都被后来的开国皇帝拿去了,刘邦得到了秦始皇的长城,庇护了汉朝极度虚弱期未灭,而杨广开凿的运河同样给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留下了美名。
以现在的农民观念,其实很好奴役的,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苦点没啥,牺牲了也没啥怨言。
保证衣物和食物两样决定性的保障,那百姓还反抗个屁,人只有在每次的,生命又处于极度的危险中才会暴起。
吴天心中很是得意,教他去提点杨广,打死他也不干。
反正这是杨广的雄心和政绩,要是杨广不急躁,何来以后的诸侯争霸?吴天一边想一边徒步进城,因身上衣着华丽,未敢有人上来收入城税。
走在密集且热闹的街道上,吴天心情颇好,如今灭了谢家,得到了独尊堡的遗产,算是开门红。
我根本不关心这个世界的人活的怎么样,吃的饱不饱,能不能穿暖住好,有没有梦想希望。我不在乎他们的爱憎。只是如果想要前往高天之上,需要一个完整的高等工业体系,一整套相关研究所,最先进的材料学实验室和一个能统筹一切部门的大政府。它要无数衣食无忧的国民为此奉献财富,需要几百万个高等知识分子为此贡献自己的头脑,数万不同...
公告,本文于3月5日入v,当天三更掉落,欢迎小可爱们继续支持嗷虞抚芷在一本修真文里穿了三百遍,每次都是路人甲,最后一次依然是个路人甲。时值内门弟子试炼,为了躲避剧情,虞抚芷当场摆烂,最后被一个懒名...
重生回到八零末,莫依依表示这一次谁都别想再欺负她。渣爹维护外人家暴母亲行,她就带着母亲远离极品一家。渣男贱女依然上蹿下跳行,那就再让他们死一死。至于那个曾经被她误会的他,这一次她会努力弥补。...
...
十年前我们于星空下相遇,我用机械的手指与你拉钩,共同许下明天的承诺。十年后我们在星空下相逢,虽然你早已忘记我的一切,但我还是愿意燃烧自己,只为兑现迟到了十年的承诺。因为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起,你便成为...
逛个街都能穿越,人家穿越不是公主就是小姐,偏我穿到一个小农女身上。好不容易带着全家奔小康,却意外救回个跟屁虫,看在你长的不赖的份上先收留一阵子。某男这次我帮了你,你要拿什么来偿还我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