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年间,一石重约六十公斤,换言之,一百二十斤之巨。
亩产竟达三十一石,这意味着一亩之地竟能孕育出……惊人三千斤之粮!
杨广,这位不谙农事、疏于劳作的帝王,此刻目瞪口呆,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未待许牧开口,他已迫不及待地迈步向前,尊卑之别一时抛诸脑后,紧抓着疾步而来的农官肩头,急切询问:“此言非虚?亩产果真三十一石?”
尽管年岁已高,杨广的臂力依旧不容小觑,农官的双肩被握得生疼,不由自主地望向许牧求援。
“好了,老杨,先放手吧,他是负责土豆项目的农官,不会妄言。
正巧,我们也正欲前往查看土豆田的丰收盛况。”
许牧轻轻拉开老杨与宋斌——那位土豆田的农官。
自年初土豆项目启动以来,宋斌便全权负责催种、催收及各项管理,其行事干练,条理分明,故而许牧对他颇为熟悉。
“主公,今年已收获两茬,上次亩产二十七石,此次能跃至三十一石,皆因主公推广的水转筒车、曲辕犁及新型肥料之功……”
行进间,年过三十的宋斌神采飞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你放心,承诺你的提成绝不少你一分,这次土豆田的收成,千分之一归你所有!”
许牧豪爽应道。
为激励农官,他特意制定了分成奖励制度,产量越高,奖励越丰。
同样,参与耕作的农民们也能获得丰厚回报。
目前,土豆与冬小麦等作物尚处于试种阶段,尚未在万民城中广泛推广。
万民城在大业十四年人口方才破万,而农产品试验田项目亦是年初方才启动。
不仅冬小麦与土豆,就连棉花、玉米、辣椒这些后世明朝才引入的作物,他也设立了专项田地,并指派专人管理。
起初,万民城的居民对这些试验田能否结出果实持怀疑态度,就连农官们也不抱希望。
冬季种植,几乎被视为天方夜谭。
多数人参与其中,仅是敷衍了事,宋斌亦不例外。
身为经验丰富的老农,他曾是乡里首屈一指的高产农户,因此被推举为土豆田的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