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二年(205年)五月下旬,刘邦率兵西撤至荥阳,前线各路将领也都纷纷率兵撤回。
坐镇关中的萧何听说前线兵败,则从征调关中兵马赶来增援,这才使得汉军元气得以恢复,重新拥有了一战之力。
可是,面对汉军背后紧咬不放的项羽,刘邦明白,想要重新稳住阵脚,而不至于让项羽将自己一路赶回关中,就必须在正面击败项羽的追兵,阻止其继续追击。
不过,此时摆在刘邦面前的,有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军队指挥权的问题,其二便是应对项羽骑兵的问题。
汉中之时,刘邦虽然已经拜韩信为大将军,但自从返关中以来,刘邦却始终将军事指挥权牢牢掌控在手中,尤其是还定三秦以来的一连串军事胜利,让刘邦着实有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已经成为了当世名将,彭城一场大败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终于让他认清了现实。
刘邦虽然麾下武将不少,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作战勇猛,曹参更是独当一面的将才,然而这些将领大多是半路出家,凭借着一场场恶战成长起来的,在大的战略谋划方面略显不足,让他们攻取一地或许毫无问题,但若论争夺天下,便明显超出了他们的能力。
回头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当年兵马较少时,自己指挥起来也是游刃有余,可是“彭城之战”
表明,率领数十万军队征战,确实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畴。
彭城一战,韩信虽然随军出征,但却从未参与决策指挥。
刘邦虽然从未真正重用韩信,但彭城大败之后,韩信不仅返回了荥阳,而且沿途还收拢了不少诸侯残兵,这足以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度。
刘邦见此情形,不禁想到,“彭城一战,若是由韩信来指挥,恐怕不会招致如此惨败吧。”
想到萧何和张良的大力推荐,刘邦意识到,或许只有韩信,才是真正能够帮助自己争夺天下的帅才,如果只是让其出谋划策和训练士兵,的确是有些屈才了。
因此,刘邦决定采纳萧何和张良的建议,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办,于是下令由自己率军驻守荥阳,而以韩信为主将,负责筹划部署迎击项羽追兵的事宜。
至此,跟随刘邦以来的韩信,终于获得了独自领兵,施展才华的机会。
解决了军事主帅的问题,刘邦面临的另外一个难题,便是如何对付项羽的骑兵。
回想彭城一战,自己之所以遭遇惨败,虽然与自己的战略谋划和诸侯联军的战斗力有关,但项羽凭借骑兵的快速机动能力,绕过汉军防线,在汉军反应过来之前,便率兵杀至彭城以西,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这同样是影响胜负手的一个关键因素。
毕竟,在彭城之战以前,骑兵虽然已经出现,但却大多作为辅助兵种使用,通常与步兵协同作战,很少独自担任主攻任务,项羽以骑兵为主力回援,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不过,也正是由于彭城战败,让刘邦看到了骑兵的战争潜力,因此他也急需组建一支自己的骑兵部队,用以对抗项羽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