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硕大的牌子挂于门上。
牌子上的红字赫然写着“第七人民医院”
。
“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叫人。”
女人把林蔓领进了一间房。
房里三面墙皆靠着架子,架子上堆满了医用器材。
整个房间里和外面的廊道中一样,都充盈着一股浓浓的消毒水气味。
不多一会儿,好多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们涌了进来。
为首的主治大夫问林蔓“小姑娘,这样的米你有多少。”
医院虽然工资待遇不低,可奈何架不住每家人口多。
再加上凡物凭票供应有限,尤其是像精米一类的细粮,更是几个月都见不到一次。
跑去告知大家有精米买的女人叫刘月华,是内科的副主任大夫。
大家听了刘月华说的价钱,无不摇头摆手地不相信。
但当刘月华说人已经带来了,就在库房里,大家立时激动了起来,一窝蜂地涌了去。
难道是真的那可是精米无论如何,得想法弄些回去改善下伙食。
“还有一些,不过也不多了。
你们想要多少,报个数给我。
大家确认了下来,我好回去凑凑。”
林蔓深知物稀为贵的道理。
越是造成手上不多的假象,越能尽快出手。
“我要五斤。”
刘月华抢先说道,生怕讲得晚了,会轮不到份。
主任大夫盘算了下林蔓开的价钱。
1块3一斤,可比黑市上便宜不少。
再加上,还是顶好的精米。
“我家人口多,来个十斤”
主任大夫沉声说道。
他林蔓身材偏瘦,不由得有些担心。
那么多的米,这姑娘一个人就能搬来
主任大夫一起了头,后面要粮的人就接踵而至。
三斤五斤十斤,林蔓借了纸笔,一一地记下,在心里不断地估算着总数。
有人没有布票,想用副食品票换。
有人实在凑不出粮票,想用过节时存的糕点票鞋票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