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里正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让杨来顺这个从未离开过青山县的人听得入了迷。
而杨柳絮目前对都城的事不感兴趣;
她此时更关心的还是脚下踩着的青山县。
“里正叔,那青山县是否也和京城一样,东贵南富西贫北贱?”
“我们要去的县衙,是不是也在青山县的东边?
“你倒是聪明。”
张里正笑道:“对,咱们青山县的县衙就在县城东边。”
“不仅咱们青山县,还有许多县衙、府衙也都设在东边。”
“当然,也有因为地形地貌等原因,导致衙门无法建在东方的情况,但并不常见。”
“而像咱们青山县城,就真的能用那八个字概括。”
“这东城因建县衙,县衙官老爷多在此买房居住。”
听到这,杨柳絮有些疑惑地问,“里正叔,官老爷不是应该住在县衙后院吗?”
“怎么还要在东城买房住?”
张里正朗声笑道:“县衙的官老爷可不止一位。”
“像咱们青山县,就只有知县大人带着家眷住在县衙后院。”
“而县丞、主簿、典史等官员则都在东城租房或购房居住。”
杨柳絮听后,忙拍起张里正的马屁,“里正叔,您懂得可真多,您真是见多识广!”
“您这应该就是人们口中常的,秀才不出门,便知下事吧!”
张里正自谦道:“我哪里知道什么下事。”
“我不过是同窗好友众多,外面的很多事情都是他们在给我写的信中所提及的。”
“至于咱们县里的情况,你若是多来上几次,也会知晓。”
“反正不管怎么,我觉得里正叔你就是那戏文里所唱的知晓下事的百晓生。”
杨柳絮继续拍马屁道。
张里正听杨柳絮这么,好似很受用,对她也亲切了许多。
这不知道的人,还真会以为张里正是杨柳絮的长辈,和杨家有亲戚关系。
之后张里正又主动和父女俩介绍起了青山县的情况。
“我们刚从西城门进城,现在走的是西街。
这里看上去是不是也不比石堡镇好多少?”
“这是因为,西街这里住的都是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日子勉强过得去的人家;这里开的铺子大多也是杂货铺和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