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歌
如果看见马桥的男人三两相聚,蹲在地头墙角,或者坐在火塘边,习惯性地一手托腮或者掩嘴,就可以知道他们正在唱歌。
他们唱歌有一种密谋的模样,不仅声音小,而且大多避开外人耳目,在僻静的地方进行。
对于他们来说,唱歌与其说是一种当众表演,不如说更像小圈子里的博弈。
我原来以为这是害怕来自政府的禁止和政治批判,后来才知道,他们即使在“文革”
以前很多年,也有这种鬼鬼祟祟的歌风。
不知是什么原因。
马桥人唱歌,也叫盘歌,也叫发歌,与开会的“发言”
、牌桌上的“发牌”
,大概有类似的性质。
汉代诗人枚乘做过很有名的《七发》,发是指诗赋的一种,多为问答体。
马桥发歌也是一问一答的对抗,是否就是汉代的“发”
,不得而知。
年轻后生喜欢听发歌,对每一句歌词给予及时的评点或喝彩。
如果他们中间有一位较为大方,可能掏出钱去买一碗酒,或者凭着面子去赊一碗酒,犒赏歌手。
歌手发完一轮就呷一口酒,借着酒力当然能发出更加杀劲、更加刁钻、更加难以对付的歌词,把对手往死角里逼,直斗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决不轻易把托腮或掩嘴的手撤下来。
他们的歌总是从国家大事发起。
比方盘问对方国家总理是谁,还有国家主席是谁?国家军委主席是谁?国家军委副主席是谁?国家军委某副主席的哥哥是谁?国家军委某副主席的哥哥最近得的是什么病而且吃的是什么药?如此等等。
这些难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我就是天天看报纸,恐怕也无法像他们那样对远方大人物如数家珍,对他们的肺癌或糖尿病记得如此精确。
我猜想这些浑身牛粪臭的汉子,奇特的记忆力,一定出自他们的某种特别训练。
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他们的先人也一定习惯于关注朝中的动静。
唱完了国事,接下来唱家事,就是发孝歌。
歌手们往往要互相揭短,指责对方没有给高堂大人弹棉絮,或者没有给逢生干爹买寿木,或者没有在正月十五给伯伯或小伯送腊肉,或者那腊肉的膘不够两寸,肉里面还有蛆虫,如此等等。
他们总是义正词严,质问对方是不是嫌贫爱富?是不是忘恩负义?是不是天天吃的猪狗食长的猪狗心?当然,对方要急中生智,要及时用天气或脚痛之类缘由来开脱自己的劣迹,并且迅速发起反攻,找出对方新的不孝之举——即便夸大事实也在所不惜。
他们一定要经受得起这场歌声的相互审讯,这种民间道德严格验收。
以上是必要的开局之争,一忠二孝,体现着歌手的立场。
发完了这些,就可以放心了,就可以放心发一点觉觉歌了。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