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跃跟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
辞别遏跃跟,王况和二子又准备回道观去准备他们的晚餐大计了。
快行到(这里顺带说下,闽北话的走说的是“行”
,读giang谐音,其中的g其实是发处于“g”
和“k”
的过渡音,跑才说“走”
,就读走)
快到道观路口的时候,却见前面南门边的富来客栈前围了一堆人,见天色尚早,王况和二子也不急着回去,就跑去看热闹。
俩人个子都小,围着的人也不是很多,就很顺利的挤了进去。
原来是富来客栈的掌勺师傅因家中老父亲去了,就辞工回家守孝去了,跟他学徒的侄儿也一并跟着回老家去了。
现在正值五月,过往商贩正是最多的时候,因此福来客栈只得再招掌勺师傅和厨房帮工,本来一般招掌勺师傅都是专门托中人去物色的,富来客栈虽说不是建安城里最大的客栈,可因原先的掌勺师傅做得一手好菜,因此在过往的客商里也有些名声,生意倒也很是兴隆。
可这掌勺师傅一走,眼见时间一长,生意必定会冷清下去,但时间急,好的师傅一时找不到,东家只得一边央中人多方打听探寻,一边遣了头脑灵活的伙计去临近的州、郡、县里打听有点名气的师傅,客栈里也没闲着,打着碰运气的想法,就在客栈门口立了个牌子,看看有没合适的人上门来。
由于围观人群大多不识字,一个跑堂的小二正站在门口一遍又一遍的背着东家教的话:“。
。
。
月钱五吊,年底另有利钱,包吃住,东家说了,就客栈后面给一独门小院。
。
。”
旁边的人议论纷纷,要知道,现时虽然天下刚刚太平,但建安一直以来米粮产出甚丰,现在虽才初夏,没到收获季节,每斗米也才5文钱(每斗约合现代的6公升,大约25市斤左右),要到秋后米价最贱的时候,一斗米也才3文钱。
一贯十吊,也就是一千钱,五吊那就是五百钱了,那该可以买多少米了。
就平时农户到年末,能有个三五吊钱的节余,也算是富裕人家了。
便有那熟知家中某人或某个亲朋做的饭食尚可的拔脚就往回走(这里是跑的意思)去报信去了。
那小二见围观的人愈发的多起来,说得更是来劲:“但凡应聘的,只需按东家要求,做出三道菜来,即可录用,待月末决出最优者做掌勺师傅,其余的如愿意留下,也能有月钱三吊,帮工管吃管住,月钱十文。
。
。”
正说得兴起,却听见个有写稚嫩的声音说到:“我可以试试么?”
转头望去,却见两个乞儿,一个约摸着十岁出头,另一个小的只有五岁的样子,说话的是大点的那个。
正是王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