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是有不少的,可辨论经义,唐僧在天竺打遍天竺无敌手,现在唐朝同样没有几个大和尚能辨过窥基的。
因此,所谓的高僧,大多数却是法相门中的高僧。
其他的,比如天台宗、法相宗,或者禅宗,一个个有名气的大和尚,有的因为路途远,赶不过来,赶得过来的,琢磨了一下,自找无趣,都没有过来。
其实在民间,禅宗弘忍的两大弟子,神秀与慧能一南一北,已经绽露头角了。
走进了寝殿,窥基直接问道:“难道法会,殿下不去参加了?”
知道太子被皇上召去东都,也知道太子这个病,是惧祸伪装的。
现在就让他们做法事,使病愈,不用说,立即就要去东都了。
这是天家的事,但法会缺少了太子,终是少了一份完美。
就是我不去东都,也不会参加你的法会的。
但这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和尚,让自己做了挡箭牌,并且主动做了挡箭牌,心中有些愧疚,于是拿起笔,写了一句偈子:
佛在心头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这一个偈子禅宗意味同样很浓,不过讲究自修,却也不违背法相宗的教义。
不是说种子嘛,种子可在每一个人心中的。
又写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点滴做起。
不是想修佛嘛,这个佛不是嘴上念着的,是时时刻刻放在心中的,每时每刻都要修行向善。
这几行字,会给法会增加很大的效果。
也是回报这个善良的大和尚的。
窥基琢磨了一下,道:“殿下,大善。
果然殿下有慧根。”
说着长长地叹息,再有慧根也不行,难不成向李治上奏,太子有慧根,不要做太子吧,跟老衲去做小和尚。
窥基一个人力量小了,但高僧多啊。
什么魂啊魄的,那么多高僧在收,第二天太子就能在东宫跑步了。
……………………………………
听到这个消息,在大明宫办理公务的戴至德,先是一愣,嗯,这么快病就好了?慢慢地回味着,然后对张文瓘说道:“张相公,太子长大了。”
“嗯。”
张文瓘应了一声。
“对国家对社稷,这是一件好事。
只是以后,我们怕夹在中间,更难做人了。”
“戴相公,勿用担心,太子是仁爱之人,定会体谅臣等难处,也会认识大局。
贺兰敏之府前之事,也不过是太子一怒之言。
不能当真的。”
“张相公啊,行人无意沾雨湿,春雨偏湿行人衣。
太子年长,越有智慧,越有主见……只怕要不了多久,不是你说的算,不是我说的算,也不是皇上与皇后说的算,到时候大局也不知如何推动……”
ps:与责编交谈了许久,甚至准备拖到下个月上架。
老大洛大也同意了,可是起点的按排,最后还是强推了。
失言了,心是对大家很是惭愧,想办法多更新一些公众版吧。
另外,看看能不能利用一些方法回报大家,比如打赏好的书评,或者上架后,想办法上一些免费的字,或尾巴拖得大一点的什么。
还有两更,时间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