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役不大明白。
心腹的老人了,许敬宗年纪大了,话也稍稍多了,于是向他解释道:“竹纸的功劳,皇上与皇后压力缓了,自然想到太子的好处。
不过呢,皇上病情好了,太子与皇后又和好了,心中不免又有什么想法。
再看皇后,也未必相信儿子,眼睁睁地看到她渐渐壮大。
竹纸事过去了,这些矛盾儿还在。
如果将它揭开,太子也未必能坐稳。
再说,太子这些儿虚浮的本事大了,二圣未必是真的开心。”
“但阿郎啊,太子毕竟是他们亲生子女。”
“亲生子女,你相信皇家会有多少亲情。
问你,皇后的长女是如何死的?李忠太子是如何死的?当然,如果这个太子真的病死了,也许皇上会后悔自己弹压防范得紧了,待他薄了。
但没有薨去,猜疑心就不会降下来。
不过杨家母女去了东都,都是大妙儿。
你立即去东都通知明崇俨,火候到了。”
“什么火候啊?”
仆役壮着胆子问了一句。
“其实呢,太子也未必没有办法的,如果让杨家女为侧妃,倒是两全其美。
皇后与杨家又有亲戚关系,不求太子妃,做个侧妃,倒是可以的。
但某在明崇俨离开西京时,曾嘱咐他过。
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巫法之类的招数,暗示杨家小娘子乃是妲己、褒姒之流转世。
所以与太子定下亲事后,这几年年色一年不如一年。”
“这条主意妙啊,那么杨家女就是皇后的亲侄女,也不会给她半点名份。”
虽然称着妙,可是老仆役脸上流汗了,不是妙,是太毒了!
“这才是某当初的真正后手。
半点名份都不给,甚至严令太子与杨家女来往,太子必然会有意见,到时候也就与二位圣上冲突了。
实际上某这也是为了国家好。
太子仁爱是不错的,毕竟不是顽疾在身?当真好了吗?看看陛下如果不是身体之累,国家会是如何的强盛,幸好有一个千古未有的智慧皇后协助,才没有出大漏子。
相比之下,某倒是看好沛王子。
天资又胜过太子,知书达礼,身体又好……这才是朝廷之福啊。”
“是,阿郎这才是忠心于国家,忠心于朝廷,”
老仆役一边说着,一边再次掉汗。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href="target="_blank"class="linkcontent">,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