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李威自己,也因为喜悦,疏忽了此事。
………………………………
这时候上到帝王,下到百姓,不信鬼神的,还真找不出几个。
又是发生在籍田祭上,李威的举动,很快传了开去,欢呼声越来越大,许多百姓都认为是神迹了。
“魏君,我们走吧。”
最后商议妥当,主要在新犁的刺激下,太子不算违制了,于是按照原来的祭祀程序,三公诸王五推,诸臣九推。
看到诸臣上场,没有什么看头,狄仁杰拽了一把魏元忠胳膊肘儿,说道。
两人离开了拥挤的人群,狄仁杰问道:“魏君,你说太子如何?”
“昨天弘文馆的事,说明太子很聪明,”
魏元忠字斟句酌地说。
这件事还没有流传开来,不过他们这个层面,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
当然,魏元忠将狄仁杰抱怨一顿,为什么不告诉他,是贺兰敏之派人做下的?
狄仁杰大笑道:“就是告诉你,你又能如何,以你的脾气,反而凭空增加一些是非。”
但李威这一手做得很漂亮,贺兰敏之羞侮不成,反而让李威借势揭开了贺兰敏之的真相。
“是很聪明,不然也想不出新的耒耜。”
“这是天意。”
“天道幽远莫测,你也与百姓一样,相信这是天意?谬也。
狄某不知祥情,不过狄某认为是太子在东宫这几天苦思冥想,一直在想解决旱情的办法。
恐怕也想到了耒耜上了,正好今天亲耕,加上积思,特发了灵感。
当然,这也与太子天资聪颖有关。
否则也不会想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妙词。”
“是啊,这样的胸襟,我只能叹服。
可惜太子不应当写出来。”
“所以狄某正要说这件事。
太子聪明,仁爱,礼兼,品行优良,但太子太年青了,或者他对权谋之术,本就不善长。
比如太子也意识到他的成长,他逼近加冠之年,会让陛下为难。
因此处处宣扬陛下与皇后的功德。
其实这样做,有些做作了,落了下乘。”
“狄君,你不提,某真想不起来。
一提,某都感觉有那么回事。
东市门前,他与清河崔家以及李御史三人,就为陛下皇后刻意辨解过。
昨天弘文馆,又刻意说了一句,第一亲近之人是皇上与皇后。
某开始听到后,还在为太子高兴,但总觉得不是很妙。
原来在此节。”
“不过做下了,也未必是坏事,看如何弥补,弥补得当,会象海浪,层层堆积,越抬越高。
陛下与皇后反而会开心万分。
但做得不好,就不大乐观了。
说到底,他身边还缺少真正为他谋划策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