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会有很多冻死在家中或者路边的场景,尤其是在冬天。
】
天幕下的古人则是想起了本朝的情况,有的朝代虽然现在不是冬季,不过刚过去的冬天有多冷可是还都没有忘记的。
而正处于寒冷冬天的朝代,百姓则是看着天幕不禁抖了抖身子。
【古代的冬天能有多冷呢,被记载在历史上的宋代天禧元年,也就是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的那个寒冬。
《宋史五行志》中的记载令人不寒而栗:京师大雪纷飞,寒气逼人,街头巷尾尸骨遍地,朝廷不得不派遣中使将这些冻死的可怜人埋葬于四郊。
隔年正月,永州又遭遇了长达六昼夜的暴雪,江河溪流中的鱼类都被活活冻死。
到了政和三年十一月,更是出现了连续十余日的大雪,积雪厚度竟达八尺有余,道路冰滑难行,就连飞鸟也难逃厄运,纷纷坠落。
这般惨状,足以让人感受到当时生存的残酷。
面对这样冷的天气,为了生存下去,民间出现了各种应对之策:有的人挖掘地洞栖身,有的则将稻草堆积成窝守寒,更有甚者不得不将一家老小挤在一起取暖。
】
古人对此很是理解,很多朝代,即使之前冬天没有天幕所说的那样冷,但是也是百姓也是不好过。
对于冒着严寒风雪才从河中捉到几条鱼的人来说,赶紧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很多百姓听着天幕所说都有些害怕,六昼夜的雪啊,下了六天六夜,那雪得有多深啊。
房顶能承重吗,不会倒塌吧?
路上还能走吗?要怎么去打柴买粮呢?
就算是朝廷赈灾或者派粮都不好实行下去。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对于大宋百姓遭到这样的灾害,脸色也是十分不好。
两人不仅担心大宋国内百姓的生活情况,更担心虎视眈眈的辽国会不会趁机生战争。
内忧外患啊!
【很多家中有地窖的人都知道,地窖的温度是高于室外的。
既然如此很多人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家中挖一个地窖,用于冬天的保暖存粮呢?】
天幕下有很多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人也是顺着天幕的想法开始思索着,有的甚至将疑问去问询自己的老师或者父兄来解惑。
【古代的地窖建造绝非一件易事。
选址就是极为苛刻的,必须选在地势适中、水土条件合适的地方。
工匠们需要精心考虑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地下岩层等诸多因素。
挖掘深度通常在三到五米左右,还要保持适当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墙体需要用石块精心砌筑,顶部要设计通风口,底部还要布置排水系统。
由此可见都是些繁复的工序,要想完成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得找真的懂的人来做。
对于贫困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承担的巨大开支。
请人的工钱,各种材料费用,还有可能包管吃饭和住宿。
】
江楠看到这里就有些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