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你不觉得这个动机很合理吗?二殿下一旦起兵夺权,以漠北军的强战力,必定横扫京都所部,所向无敌。
唯有陇西军能与之一战,未免陇西军回师勤皇,二殿下未雨绸缪,先借骆家之手除去李放这个主将!
因而,就有了通敌案的生!”
“可是这么说来,二殿下与骆家应该是盟友才对!
但二殿下如今又为何留下密道的线索,将主谋的嫌疑指向骆家?”
“这不是明摆着吗?二殿下要过河拆桥啊!
台府一案,影响巨大,朝廷必然是要查清主谋的。
二殿下不会任由我们查到他身上,因此,寻找一个替死鬼就显得尤为迫切!
骆家岂非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一旦骆家被定为主谋,二殿下即可安枕无忧。”
“那吴应雄呢?二殿下为何要连吴应雄也一并构陷?”
“呵呵,吴应雄是什么人?当朝右相,统管京畿六城兵马,武将出身,不论是行军谋略,人脉威望,都与二殿下有一拼之力。
他若坐镇京都,即便漠北军杀到,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攻下!
所以,在二殿下动手之前,吴应雄必须死!
明白了吗?而,将他与骆家共同认定为御史案的主谋,在二殿下看来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
“这也不对啊。
二殿下若真有如此城府,又岂会蠢到直接出动狼卫来抢夺密盒?狼卫一出现,他就形同暴露。
谁会这么蠢?”
“他不是蠢!
而是在警告我们!
事到如今,台府被灭,李放身死,吴应雄倒台,朝中再无人能阻拦二殿下。
他就是明着举兵造反,谁又能对他怎么样?谁能挡住他这位天策上将?谁能拦住四十万漠北狼军?暴露与否,其实已经无关轻重!
相反,他直接让狼卫出现,是一种极为睿智的举止。
相当于震慑,让我们知难而退,按他的意思办事。”
“但狼卫抢夺密盒的行动失败了,按理说,如果真是二殿下所为,他不该只派区区数十人来夺盒!”
“说得没错!
但如果密盒已经不再重要,他又何必花大力气来抢夺?乃至于我们一开始就想错了。
御史案的主因,不是为了掩饰李放通敌案的真相那么简单。
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栽赃吴应雄,并除掉他!
因为时至今日,只要吴应雄一倒台,二殿下就无人能挡!
即使孙大夫的密盒现世,也无法左右全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