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和北大一样,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也同样充盈着文艺气息。
何小山并没有在宿舍找到何小林,何小山就和两位哥哥的舍友聊了几句。
散出去四根烟,两位理工男也被点燃了话头。
他们说话都比较直爽,和何小山聊得也融洽。
话里话来,何小山听出来了。
何小林一开始有些不合群,不过现在他不再是那么曲高和寡了,却不是那么热衷学业,似乎有转系的想法。
另外,他喜欢在文学角和英语角出没。
文艺青年?
何小山非常吃惊。
在他印象里,哥哥何小林从来就不是什么文艺青年!
这跟他重生的蝴蝶翅膀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心中火热,何小山急于想看到大学时代真实的哥哥,他直接又散了一圈烟,然后就直奔他们说的两个地方。
英语角最初是1978年出现在上海人民公园。
喜欢外语的人自发形成的交流方式。
北京很快就移植过来了,清华大学有两处是人数最多的。
不过其中一处是带着学术交流的,说的大多数是学术用语,非常冷僻,大多是助教、讲师和研究生待的。
何小山自觉何小林不会在那里,那么只有一处了。
果然人山人海,大家都说着英语,听起来却更像是多国语言的交流。
何小山也算精通英语,能听懂美国东北部和西海岸带口音的口语,然而在这里,还是听不懂一半人说的。
除了三三两两的交流之外,还有一个水泥墩子,一个接一个的人上去朗诵、演讲,旁若无人,大声诵读,倒也相映成趣。
何小山忍不住听了一会。
有一个河南口音极重,演讲的是一段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说得那叫一个抑扬顿挫。
语法、轻重皆准,只不过何小山听不懂,偏偏洪钟大吕,宛如天书般直击人心。
何小山大声鼓掌之后,引来一片掌声。
“这说的甚啊?听不懂啊……”
有人跟着鼓掌,却一脸疑惑。
何小山找不到哥哥,偷笑着准备离开,没想到被几个人一下推着往里走,居然被推到了水泥墩子边上。
“来一个!”
身边的人挡着他的去路,一边在起哄。
何小山心里一冷,知道是被人算计了。
他扫了一眼,就看到一个男子站在不远处,用冷飕飕的目光盯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