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话题转向国事时,法宗禅师似乎略显无奈。
他轻轻摇了摇头,苦笑道:“虎公,这次来是否仍是询问关于君主立宪的事情?但我是佛门中人,不该插手俗世事务啊。”
实际上,杨度先生之前已经多次向法宗禅师请教关于君主立宪的问题。
深受海外影响,他对这种制度有着深深的憧憬。
不过,法宗禅师始终认为,君主立宪制未必适合夏国。
他曾多次试图劝解杨度,但对方始终执拗地坚持自己的理念。
“法宗禅师,君主立宪制在夏国真的不可行吗?”
杨度紧皱眉头,认真问道。
这个问题已困扰他许多年,并是他此次访问五台山的关键原因。
法宗禅师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
“虎公,虽然身为出家人,我也能察觉世间的大势所趋。”
“君主立宪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未必适用于夏国的情况。”
“夏国自古就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统,我们要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杨度听罢,陷入沉默,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他知道法宗禅师的慧眼与深远的见识,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顽固与坚持。
当年与法宗禅师初见时,二人如同老友倾谈无间。
后来,杨度远渡海外留学归国后,也常常前往与禅师探讨学问。
此时,杨度心灵受到极大震动,在见证了海外诸国兴盛之后,他痴迷于将“君主立宪”
带回夏国以引领变革。
尽管法宗禅师颇具慧心、明辨时势,并已反复提示杨度这条路并非上策,但是杨度信念坚定,认为唯有尝试才能见分晓。
况且,如果不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又该走哪条路线引导国家走向光明的未来呢?
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众多理论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动,仿佛再现了古昔时代“百花齐放”
的局面。
在这波汹涌的思想潮流下,杨度始终执着于他的理想,深知一国根本在于深厚文化底蕴。
盲目仿效西方即使能短暂辉煌,还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夏国么?
因此,他认为“君主立宪制”
是最适合夏国的政治体制。
然而,为了表达对法宗禅师的尊敬,杨度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希望获得更深入的启示。
法宗禅师是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