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老爷子从开始的高兴变为了此刻的忧愁,他是真的忧愁。
因为南瓜这东西它虽然耐保存,可它终究不是粮食,放院子里两三个月也会坏。
哪怕放在地窖里也顶多放到过年前。
它不像红薯那样,吃不了还可以晒干保存,南瓜本身其实大部分是水分,一晒直接就没了东西。
所以结这么多可怎么吃啊?
全家加上大儿子家十几口子哪怕顿顿吃南瓜,吃两月不能吃完,吃不完浪费掉感觉心都要滴血啊!
与南老爷子的「痛并幸福」着的矛盾心理不同,兰城的农技师却一脸震撼,这种南瓜高产他们都很清楚。
因为个头小所以可以用爬架的方式增加土地面积利用率,水肥得当情况下。
如果不怕麻烦选择给南瓜搭高架子,那亩产和四五千斤不很容易做到。
可不管怎么样,哪怕在研究所里用最科学的方式种植,再配上最充足的水肥,它也绝对不可能超过七千斤!
就像小麦不可能亩产五千斤一样,这完全不科学啊!
知道这亩南瓜的后期主要负责人是南老爷子,几个人立刻上前虚心请教:“大爷,您能给我们详细说一下种植的过程吗?”
这有啥不能的呢?
毕竟南曼说过,好种子都是人家给的,种植方法也是他们教给南曼的,这都是「恩人」呢。
南老爷子拉着南二叔一起仔仔细细把种植方法给说了一遍。
听完后,几位农技师还是有些迷惑,其实这种迷惑在看到奋斗大队的红薯玉米时就已经存在。
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早就不是秘密,其他地方用的不多。
但他们研究所却是经常会用到的,甚至因为部门的特殊性,他们用到的肥料都要比市面上买到的质量更好一些。
可是研究所的地里是想不出八千斤南瓜的!
如果说奋斗大队的红薯与玉米是「现代农业使用化肥效果的标杆与典型榜样」。
那么这一亩南瓜又代表着什么呢?
或者说这里面种植的秘密除了氮磷钾肥和优选品种外还有什么。
这似乎涉及了他们的知识盲区,难不成种地也需要「物理」来帮忙?
不然一个物理系学生是怎么做到所有农业研究所都做不到的事情?
这个南曼到底是何方神圣啊……
“阿嚏……”
刚下了课,南曼就打了个打喷嚏,今天京城下了一场小雨,空气中带着湿冷。
一场秋雨一场寒,可见是要真冷了。
“曼曼,食堂今天有炖粉条,趁着本科学生还没下课,咱们提前去。”
钱秋在隔壁上思修课,此时也已经带着饭盒「整装待发」,就等南曼出来一起出发。
看着从教学楼门口一溜烟跑没影的俩姑娘,张老师站在教学楼门口皱了皱眉,刚才那背影是南曼吧?
转头看到童教授和另外一位思修老师慢悠悠出来,张老师已经很确认刚才那两道「闪电」的确来自他们理院的俩学生。
“研究生的日常都这么紧张的?”
张老师其实更想说刚才南曼跑出来了被鬼追的架势,去个食堂至于嘛。
童教授抿了抿唇,他一点也不想讨论这个话题,关于小徒弟被大徒弟们带成每天吃饭都要进入「赛跑模式」进而「青出于蓝」这事儿,在苏城时他试图「挽救」过,委婉提醒几个学生,这样子对消化不好。
但看南曼和钱秋此时的表现,显然是没有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