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燕一想到金珠不情愿地端着那锅盖饺子进厨房的表情就觉得好笑,小小的年龄居然想跟她斗?
“小燕啊,妈听着就不放心,四个孩子呢,老大还这么不好摆弄,家里又这么穷,这样的男人我们不要,听妈的,以后妈再给你找一个更好的。”
孙母一听男方这条件就不想答应这门亲事。
“妈,今天我们在他家已经提了三个条件。”
西凤生怕孙母不同意这门亲事,便把自己在杨家提的三个条件说了出来。
“要是能送走两个孩子,以后小燕当家,两人出去打几年工再回来,倒是也勉强能过日子。”
孙母有几分动心了,主要是女儿一年年大了,找了这么多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她也有些着急了。
“可不,两人在外面一年怎么还不攒四五万块钱?那几个孩子留在家里,一年有个一两千块钱也就能打发了。”
西凤说。
“大嫂说的这么轻巧?就算大米和菜不用买,那念书不花钱?买衣服不花钱?看病不花钱?不说那些,洗衣粉和肥皂香皂手纸这些东西一年都要二百来块钱。”
刘丽娟见西凤这么轻易地抹杀了两位老人替她抚养三个孩子的功劳,为两位老人有些不值,同时也给西凤上了点眼药。
“行了,先别说这么多了,一切等明天那小子上门来了再说,孩子们赶了两天的路,也累了,先去歇着吧。”
孙父瞪了西凤一眼,结束了这场谈话。
第二天一早,杨大山起来先去厨房看了一眼,见金珠和金柳在做早饭,他去掀了掀米缸,米缸是满的,再看看油缸,还有一点缸底,他皱皱眉,没说什么,转身又去了堂屋,把谷仓打开了,见里面除了半仓稻谷外,还有五十斤装的大米三袋、十斤装的面粉四袋以及十多筒的面条和米粉。
从堂屋出来他去了楼下,见金珠把猪圈改成了家禽住的地方,里面躺了不少鸡鸭鹅,可惜,最大的也只有三斤左右重,拿去送人似乎小了些。
不过杨大山倒是有些惊讶,没想到自己的这几个孩子这么懂事,居然养了这么多的鸡鸭鹅,现在的鸡鸭鹅卖得都贵,这种家养的一只少说也要七八十块钱,这圈里少说也有二三十只呢,明年这几个孩子的费用是不用发愁了。
杨大山正看着这些鸡鸭鹅时,金杨端着一大盆菜叶拌的米糠下来了,并把鸡圈打开了,从鸡圈里又走出来四只老母鸡和十几只小鸡。
“这些鸡鸭鹅哪里来的?”
杨大山问。
“这些是我们自己孵的,那些是村委会送的。”
金杨指着鸡圈里刚放出来的说。
“村委会连这个都送了?”
杨大山吃了一惊。
昨晚他已经听周水仙说村委会给了他家两个孩子两千块的救济款,倒是没听说还有这些东西。
“有人要来采访我们,村委会就送了过来。”
金杨知道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