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张问不是要抵制改盐吗?”
杨洛将一张官报重重摔在公案上的围桌上,揉着太阳穴沉思。
长顺忙躬身道:“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怎么能坐到那个位置上,大人可上书参劾,让他早点滚蛋。”
杨洛翻着张问上次送上来的方案卷宗,用食指咚咚点了几下卷宗封面,看着长顺道:“用哪条参劾他?就凭他和你说的几句话?谁作证,谁说得清楚。
这厮是故意说来激将我们,让我们下公文,好推卸责任!”
长顺急忙是、是地应了两声,又说道:“张问会不会还和东林一个鼻孔出气?”
“这不是明摆着?”
杨洛瞪圆了眼睛,“他总得寻个地方立锥不是,要不然朝中谁为他说话?”
“小人觉着,东林早就唾弃这样的人,利用完一脚踢到一边也说不定。”
杨洛和长顺说话的当口,在提举司衙门里,张问也在沉吟:“李氏的人也不定能靠得住,别说朝中东林大员了……黄先生,左大人现在何处?”
黄仁直道:“听说是下去考察民情去了,具体去了哪里,老夫也不清楚。”
“立刻叫人打探具体在什么地方。”
“让谁去?”
黄仁直道。
张问想了想,“这事要找靠得住的人,不然我们用什么招,别人都一清二楚,总归不好……沈小姐给我那两个侍卫,叫什么?”
“侍书、侍剑,她们现在只听命于大人。”
张问心道沈碧瑶要是有命令,她们听沈碧瑶的,还是听老子的?不过张问没有说出来,只说道:“那立刻叫她们两个人一起去,无论用什么方法,保密就行。”
改盐的正式官报发出去之后,浙江舆论哗然,议论纷纷,但是辽东边报告急,国家要进剿叛乱,要用兵,兵是人,就要吃饭要穿衣。
有这么一条大道理在那里搁着,议论也就议论,还能怎么着。
盐商开始抢购盐引,管他什么政策,先买些放着,盐是必需品,还愁以后销不出去么。
有资金周转有问题的商贾,甚至四处借贷,将资产全部压到盐上。
印刷坊得到命令,已加紧增印盐引,每有新盐引,立刻就被抢购一空,盐引从来没有这样火爆过。
有官吏开始动心思,欲在上边取利,但是盐引从印刷到发售,都有严格控制,有备案,私印盐引是重罪,有许多双眼睛盯着,没人敢上面做手脚,只能用其他安全些的法子弄钱。
官吏弄钱从来是手段多样,盐引不是谁来都能买到的了,中介开始收受贿赂。
盐商贿赂官吏,自然要算到成本上面去,成本提高了,盐价比预想的攀升还要快。
当此风声鹤唳,大伙疯狂乱整的时候,张问不想被人抓住把柄,挑了两个太傻叉、太贪婪的官吏杀一儆百,并痛心疾首地教育官吏为百姓作想。
不管怎样,待盐课提举拿到五十万两白银的时候,盐价已经涨了十倍,每斤售价竟达三两!
(原价三钱左右一斤,这里的盐本就很贵,约是今天的四十倍。
)三两银子,可以买四石米,近五百斤米了,也就是说吃一斤盐巴,等于吃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时局变得动荡而疯狂。
大伙都说过些日子,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盐巴了。
盐巴作为必需品,暴涨十倍,对浙江经济的冲击是不可预料的。
如果官府真能硬抗下去,在高价盐的诱惑下,等盐商的囤盐售完,可能还真愿意向边关送米。
按洪武制,一小引(二百斤)输米一旦,按如今的盐价,输米也是有赚头的。
同时对政治也是很大的冲击。
朝中大臣破口大骂户部,甚至进行各种人身攻击,言官才不管你牛不牛比,皇帝都敢骂,户部算个鸟蛋。
盐价攀升的同时,私盐泛滥,禁之不绝。
暴利是诱惑剂,是兴奋剂,就如毒品一般,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