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人材济济,这一届的文科举真是盛况空前啊!”
文殿的顶楼上,三名穿着青衣的主考官并肩而立。
.其中一名五柳长须,气质儒雅的主考官望着城楼下鱼贯而入的文试“学子”
感概道。
“是啊,‘史师’插手,连奖励都远超往届。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的中榜者能否让‘史师’满意。
另一名主考官附和道,声音一落,文殿顶楼立即沉默了不少。
“史师”
,姓“史”
,大家尊称“史师”
,是出身平川的文道名宿,在大汉皇朝的燕京做了二十多载的“文师”
,如今六十有八,教过无数的皇子皇女。
大汉皇朝以为武为尊,“文师”
的地位虽然远不如武将,但是凭借这份执教经历,“史师”
依然拥有不凡的影响力。
这一次“史师”
告老还乡,回到出身的平川乡,就是想要在晚年寻觅一个衣钵继承者。
这件事情连朝廷都关照过,也算是朝廷对这位服侍帝室,教导皇室子女二十多年的“文师”
的尊敬。
不过“史师”
为人苛刻,而且眼光极高,招收弟子更是宁缺勿滥,一般人轻易入不了他的法眼。
许多皇朝心腹之地的勋贵子弟都入不了他的法眼,更别说是平川县这个小地方了。
“难啊!
如今武道显圣,文道没落,大部人都专心武道去了,剩下的人即便勤于读书,也是冲着功名去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哪里还有几个真正的读书人。”
一名脸色微黑,气质刚毅的方脸主考官道,前半句还在谈论史师收徒的事,后半句就带着不少对文道没落的痛惜。
从文殿顶楼俯瞰下去,前来应试的“学子”
虽然熙熙攘攘,但大部分神情或者紧张,或者呆板,哪里多少灵气。
几名主考官也是面有戚戚然,一副深有同感的样子。
传说中的文道盛世,读书人念头正直,个个天顶透出灵光。
每一届的文殿考试的时候,天下的亿万书生汇集如云,读书凝聚的浩然正气,自然汇集形成凝如实质的浩气长河,可以令枯木逢春,老树生长,百花齐花,处处生机勃发,春意盎然。
到如今,同样是文道考试,学子汇聚,却哪里有这般景像?
“这种事情不可强求。
我听说史师在皇朝燕京执教,到是搜集到了不少文圣时代的线索。
史师学问精深,德高望重,他如今年事已高,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只希望这届的文童生能够入得了他的法眼,否则的话,史师的一身所学就要成为绝响了,这对于我们文道绝对是一大损失!”
五柳长须,气质儒雅的主考官道。
“是啊!
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