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窗外。
一小段《波兰舞曲》的前奏变奏曲从响起。
全场灯暗……
整部话剧的剧本是参照1945年古典音乐大师传记《SongtoRemember》改编而成。
虽然剧本中的肖邦的爱国主义情节和各种戏剧冲突,都过度的美化和加强了肖邦传奇的一生。
但是作为话剧剧本,要的就是这浓烈的情感和激烈的矛盾。
剧情发展到肖邦长大成人,为公爵的家庭沙龙音乐会弹奏着降B小调夜曲。
LED背景上是华丽的水晶灯和复古的欧式室内装潢。
舞台上是巨大的晚宴桌和高脚椅子。
这一场戏,基本上全团都在台上跑龙套。
分别扮演贵族和他们的仆人。
肖池此时演奏的就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里的古琴。
琴声瑟瑟,典雅又富丽。
道具过度的强观众们都发出惊叹声。
当沙皇派到波兰的总督出现在晚宴现场的时候。
肖邦的琴声静止,他起身愤然离去。
留下那句“我不为屠夫演奏”
的悲愤怒吼。
场景转换。
肖邦连夜逃离波兰华沙,到达法国。
背景立刻转换成十八世纪的法国巴黎。
又是另外一幅天地景象。
肖邦四处碰壁被出版社老板拒之门外。
而就在此时,出版社的大厅角落里,齐蔚的扮演的李斯特在一台钢琴前演奏起肖邦留在钢琴上的曲谱——《波兰舞曲》。
齐蔚自然是不会弹琴的,音效加上去,他摆摆pose装装样子罢了,人和琴的摆的角度十分巧妙,能露出齐蔚帅气的脸又隐藏住了手指。
像模像样——
肖邦教授还有出版社的老板一起闻声前往。
李斯特惊喜的问:“这是谁的曲子。
太美妙。”
教授同肖邦面面相觑。
肖邦则激动的坐在了另一台钢琴前。
《波兰舞曲》的高、潮主调想起。
肖池和上音效里的琴声,脸上洋溢着笑容和欣喜。
李斯特道:“嗯,是作曲家来了。
这是什么曲子?”
肖邦自豪的说:“《波兰舞曲》,没有写完,这是我祖国的音乐。”
“我想同你握手,只是握手了,就不能弹琴了。”
“那,我弹主调,你弹和旋,一人空出一只手,我们就握手了。”
“好,就这么办!”
肖池跟着配音弹起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