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第102章(第2页)

但最失败的也是你。”

蔡邕轻轻的叹了口气,即使是知道女儿最终还是软化的语调,但她的意思毫不保留的写在她的脸上。

第8章走与留

“我学了您的学识,可是却永远也学不到您的风骨?”

蔡琰知道他在说什么,可惜的是,她受D教育多年,从少先队起到入D之后,学会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趋吉避凶,随波逐流’罢了。

所以风骨这么高尚的东西,在她身上压根就从来就没有过。

蔡邕想教,但根都烂了,他上哪去挽救去?再说谁能比D还强大?

“对!”

蔡邕笑了,看女儿很能正视问题,他很欣慰。

他却不知道的是,蔡琰两辈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认错很快,就是不改’!

蔡邕望天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腆着有些突起的肚子,背手渡起步来,似乎在思索怎么教育蔡琰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但想了半天还是对蔡琰温和的笑了笑,“你真的很聪明,但也许是你太聪明了。”

蔡琰看着蔡邕那胖乎乎的没什么皱纹的脸,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蔡邕是厚道的人,自己从小到大也没看过他疾言利色的对谁说过什么重话。

他是谦和的君子,凡事都不会说太直接,点到即止,时时处处的给人留有余地,现在对自己的女儿也是这般和蔼,还照顾着她的情绪,真是个好人。

蔡琰明白蔡邕的意思,在他看来,自己是太聪明了,聪明说白了就是滑头,不肯真的为什么而执着。

更不要说什么‘理想、大义、为国为民’这些了。

一般来说,史上的大英雄其实都是有些一根筋的人,不可能是聪明人。

当然,其实换个角度来说,蔡琰也知道自己这样的也不能算是聪明,最多算是点小聪明罢了。

蔡邕不是那种在蔡看来很迂腐的读书人,但有些时候,他却有自己的坚持。

比如说对董卓就是这样,这几年,蔡邕虽然少管朝事,可是很多事却是避不开的,好在董卓不管对别人如何,但对蔡邕倒是言听计从,几乎从不反驳蔡邕的建议,即使是想让献帝称自己为尚父时,也是被蔡邕拦了下来。

其实有时候读书人是很讲义气的,蔡邕这辈子其实最受重用和被尊重,就是在董卓的手下这几年,士为知己可死啊!

蔡邕自然不敢公开真的说董卓是自己的知己,但现在董卓出了事,听说还被点了天灯!

家中无论大小老幼都一律处斩。

这在蔡邕看来就是过份了,出于道义和良心,他都不愿在此时逃避。

老头宦海沉浮这么多年,经历了那么多事,哪里不知道此时的长安就是个火药库,谁去谁倒霉。

可是有了道义和良心在,他就不得不留下面对。

不然,将来别说没面目见朋友,就是自己的学生和子女都是没脸见的。

“是,所以不管您怎么想,长安您不能留。

等过些日子,事态平静些了再说。”

蔡琰坚定的看着父亲。

董卓在朝时父亲虽然在虎口之下也救下了不少人,做了不少事,但董卓从始致终对父亲的尊重都是此时反对者的借口,‘董卓逆党’这个包袱其实是躲不掉的。

此时此刻留下来,那些人也不会说出更好听的话来,蔡琰总抱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什么时候先保住命,以图后着才是正确的抉择。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