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敏喝得半醉,还没有忘记正事,从口供里掏出件东西,直接往苏庆华的手里塞。
“快送许先生去国子监,一路上要抬稳了。”
苏庆华亲自扶着他上了轿子,严肃地吩咐。
看着许子敏的轿子越行越远,他才回过神来,满面笑容地往回走。
“依依,这是你的,小心收好。”
苏一一接过来一看,是一张小小的卡片,倒有些类似于现代的名片。
卡片是粉红色的,这古代的设计,居然还很人性化啊!
上书五个汉字:“国子监方院芙蓉别院。”
一问才知,原来这方院可不分甲乙丙丁的,只分三个别院,分别是学书画的海棠别院,学诗词的芙蓉别院,以及专做文章的芍药别院。
虽说学诗词并非苏一一的本意,但想到可以不必看尚书府从主到仆的脸色,还是勉强接受了。
大不了,隔三差五抛出首名家名作,也绝不至于年考不过关。
既然这位便宜老师暂时不在大周,这样倒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剩下来,是该找个机会去深山挖参换银子,然后开出一一制药的第三家分店。
在京城里开店可不一样,资金投入不能小气。
若是总店和扬、湖二地的分店发展顺利的话,小半年就能收回投资。
若以一年为限,资金也该筹措得差不多。
她倒是打的如意算盘,只以为跟着去了国子监,从此便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又没了父母在身边管教,这也不许,那也不能,正是腾出手来大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光啊!
“三弟、四弟,九录,咱们虽都是官家子弟,但国子监素来从严治学。
只要年考在甲等,便能进藏书楼借阅,并拥有随时向老师提问的特权。
只是一样,平日不得家长来接,便不能出国子监半步。
平时所需,概由国子监提供。”
不能走出半步?
苏一一的心,顿时凉了在半截。
这是上学还是坐牢!
“二哥,要不,我还是不去了罢!
我年纪小,又不懂京城的规矩,还是过两年,再长得两岁进方院不迟。”
寄人篱下,也比被关进国子监的好啊……
“你又说什么疯话!”
苏明翔正色地轻叱了一声,“这京城里,哪个女孩子不梦想着能进方院去?”
苏一一委屈地扁了扁嘴:“进那里被关得死死的,倒是有什么好……还不如回永乐镇呆着呢……”
“胡说!”
苏明翔沉脸低喝了一句,又念及她年纪尚小,头一回远离父母故乡,难免会耍些小孩子脾气,脸色才又放松了下来,“你进了方院,考试上了甲等,便能入宫为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