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古人只训导后世子孙求取功名、货与帝王家,只令他们冬读三九,夏读三伏,他们可曾告知后人,这仕途一路有多艰辛有多不易。
一唱头名天下知,可是天下读书人几何,能一唱头名的又有几人?这就好比一只独木桥,挤过的人少,剩下的多数,却成了衬托红花的绿叶,做了那桥下的亡魂。
既如此,怎能不想法子博条出路?”
霍青桐是有感而发,因为高考,她不是没经历过,头悬梁锥刺股虽不至于,但十数载寒窗,只为匆匆两日。
现在想想,太过辛酸了。
“若照你如此说,考场弊端,岂不成了理所当然?”
“皇上,所谓风气的形成,不过是基于家国的环境之上。
而这环境是谁造成的又是谁能影响的?正是朝廷,是皇上。
祖宗教育我们,万般下品,惟读书高,那么不可避免的,人们从事的行业便要被分个三六九等。
士农工商,士永远排在第一位。
你说,谁不愿意做人上人,谁不愿处处受人尊重、受人崇敬?若是有朝一日,务农的不再苦于苛税重赋、屋无片瓦;做工的也能够攒下殷实家私,不遭主顾辱骂、不遭东家克扣;还有经商的,不用处处低人一等为人所嫌弃。
那八成,也就没有这么多非要挤在独木桥上的苦秀才了。
而能够达成这一切的,唯有皇上!”
乾隆听她一席话,若有所思。
细品其中滋味,又觉大有深意,心中某处豁然开朗。
当即执她之手,心头起伏,竟不知从何说起。
“怎么?是不是觉得听我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霍青桐本是调笑,怎料乾隆却点了点头,“不错,朕曾闻解语倾国,只当是笑言。
今日方才相信,佳人一语,确能抵百万雄兵!”
霍青桐被他如此称赞,竟有些红晕上脸,她微别过头,嗔道:“讨厌,你拿我比杨贵妃啊?!”
她倒不是对杨玉环有何意见,不过人家杨美人儿是明皇爱妃,这人,“变相的占我便宜……”
本是小声嘀咕,却也被有心人听了个清清楚楚,随即一笑。
小丫头抒胸中己见的时候,确实有点指点江山、挥毫泼墨的意思,可被他撩拨半句,却又一副娇羞不已小女儿之态,当真叫人神魂颠倒、辗转反侧。
乾隆左手依旧勾着她的纤腰,唇瓣再次俯到她耳边,蹭了蹭精巧的耳垂,放低语道:“朕是想占你便宜,不过,不是这样……”
霍青桐原本双颊只是微红,现如今却可以开染坊了。
他是假调笑,还是真动情,自己自然分得清楚。
若说方才小月在时,只当是玩笑,现下说这话,却有几分蠢蠢欲动了。
“今日在朝堂上,朕心念一动,便叫众大臣吟几首描述相思情意的诗。
和珅念了李太白的长相思,摧心肝。
高大人答得是相思相念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还有李大人,背的是秦少游的鹊桥仙。
不过这么多份答案,朕却最中意纪晓岚的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