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摒弃贾府,林黛玉嫁得如意郎君应该易如翻掌。
李莫愁心里扳着指头,三年后,黛玉十三岁,议亲正合适,然后呢,最好翻年就成亲,十四岁有些小哈,也不小了,皇帝选秀也是十三岁开始呢。
再不济,再多等一年,等到黛玉十五岁,怎么也要出嫁吧?
李莫愁有些泄气,这不是还要五年?
陡然想起前世,那时候黛玉定亲是多大呢?
李莫愁暗自揣摩年岁,顿时满面黑霜,为何呢?当年定亲之时黛玉已经十六岁了。
这样算来,自己岂不是还要多等一年?
结果算来算去,李莫愁也没算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林如海兑现诺言,算到最后,李莫愁眼睑缠绵,陷于梦境,竟然已经身在终南山,哈哈,师傅竟然也回来了。
师傅尚在,陆郎只怕不远了。
李莫愁笑盈盈迎了上去。
翌日,李莫愁被媚人推醒:快点,快点,姑娘要去进香,你再不起身就晚了。
李莫愁醒来身在巡抚衙门,顿时苦笑:原来是梦!
黛玉在庙里替母亲点起长明灯,并在佛前祷告,向母亲禀明,父亲纳聘良妾是自己主意,父亲心中并不曾忘怀母亲,希望母亲不要责怪云云。
又在佛前另外点起一盏稍小明灯,祈求神明菩萨,赏赐给林家一点香火吧!
从庙里回家,黛玉只当从此揭开新的一页,预备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熟料几日不见府里姨娘甄婉露面,这话黛玉不好问得父亲,且这些日子,他父亲林如海忙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拔出许多官员,林如海权倾江南,却也忙得手脚不住。
基本是睡四更起五更,好几日过去,黛玉没跟父亲碰过面了。
黛玉因此使了王嬷嬷出去打听,却说甄婉因为是江南贪墨案件主要证人,目下跟随一竿子贪官污吏进京去了。
黛玉追问甄婉何日能返回,林忠也是含糊其辞,说什么案子完结就可以返回。
什么时候完结,谁也不知道了。
黛玉顿时明白,父亲纳娶良妾等于白纳。
想起李莫愁之言,心中略微好些,因此下了决心,即日起亲手担负起照顾父亲饮食起居之责任。
希望甄婉能有脱身之日,纵然香火无望,也希望父亲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