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恨水曾经在其《八十一梦》中的第32梦里有言:“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中,这句话强调了人性的可塑性和改过向善的重要性。
母亲王石氏嘴里常说的“败家子“曾经是王础的代名词。
自从王础彻底戒毒之后,败家子的名声便渐渐离他远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金不换“了。
金不换王础的个性十分鲜明有特点,首先是他对戏曲痴迷的程度不同于常人。
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晋剧,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
道白亲切,清晰。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风格,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加之,当时娱乐文化的品类严重缺失。
看戏,听戏,品戏,评戏便成为了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不换”
常常坐在家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下,给乡亲们说戏。
几百年的老槐树,树身粗壮,三四个人用胳膊互相也怕难以圈住。
树冠像一把撑开的特大雨伞,夏天能为人们遮阳蔽日,冬天可以阻挡寒风袭击。
特别是树根盘根错节,为人们搭建了形状各异的天然座椅。
金不换在树下聊起戏文来:是滔滔不绝,杨家将的代代骁勇善战,满门忠烈,忠君报国护家园,血染沙?辩忠奸。
前赴后继不畏难,男女老幼皆是英雄汉。
在他的心中,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即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在他的嘴里《金沙滩》不只是武艺高超的较量,而是展示英武气概的精神力量。
《打金枝》讲的是君臣平等“《骂金殿》唱的是争夺皇权。
《六月雪》演的是天公也要为民伸冤
和其他戏迷相比,他对戏曲的研究精深而渊远,他常说:“看戏,懂行的看的是门头夹道,门外汉看的是红火热闹。
看戏,不仅是要看表面上的红火热闹,更要理解戏文中深刻的含义。
听戏,不仅仅听得是腔调的高昂委婉,更应该是通过曲调,能够听出其中所表达出的爱、恨、情、仇种种的情感。
大家称赞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戏迷。
空闲时,家里的人也都喜欢听他讲戏文,要求他补充某段”
折子戏“的前因后果。
他都会乐此不疲,滔滔不绝地给家里人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