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米是多长,是人为规定的。
‘米’的定义起源于法国,它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
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而现在,1米=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的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线的长度。”
大姑:“无论米的定义如何变迁,它都有一定的客观参照。
这让我想起了一件趣事——‘由马屁股决定的现代文明’。”
小悠:“啥?”
大姑:“听说,现在很多火车轨道的轨距是1435毫米,这个长度大约是两匹马臀部的宽度。
之所以是这样,据说是因为古罗马战车是由两区马拉着的,所以两匹马臀部的宽度决定了战车的宽度。
古罗马时期,罗马人为军队在欧洲铺了许多路,辙迹尺寸就是1435毫米。
如果马车使用别的宽度的车轮距,路上凹陷的路辙很容易将马车的轮子撞坏。
所以车轮距的宽度,一直被设为1435毫米。”
小悠:“这不就是古罗马版的‘车同轨’嘛!”
大姑:“是的!”
小悠:“但这跟火车有什么关系呢?”
大姑:“据说,在火车出现之前,铁轨就已经存在了。
人们利用马车将煤从铁轨运出,所以铁轨的轨距,就跟马车的车轮距是一样的。
后来的火车在设计时,只是用火车动力来替代马,并没有改变车,所以火车的车轨就受制于铁轨的轨距。
于是,马屁股就影响了现在火车轨道的宽度。
再后来,人们发明了航天火箭,而火箭助推器体量大,只能用火车进行运输,而运输过中要穿山越岭,会经过涵洞,而涵洞的宽度和火车轨距相关,于是马屁股的宽度又影响了火箭助推器的宽度,进而影响了火箭的设计。”
小悠:“马屁股跟航天火箭竟然有如此关系,这么说来,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根据马屁股来确定的?啊!
这样的话,一尺有多长,那也应该不是随便定的,有客观参照喽?但我上网搜了搜,只搜到关于‘尺’的字形字义的解释,也能找到尺与米的换算,但关于它的长度是怎么确定的资料很少,我只找到两个。
其中一个说: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常用的尺是以‘尺骨’为标准的。
尺骨是指人体手腕上的骨头,其长度因年龄和性别而异,一般为20-22厘米左右。
据《周礼》记载,商代时期的尺长约为23.1厘米,西周时期的尺长约为24.5厘米。
还有一个说法,说与天文有关,将太阳轨道等分……这个说法太复杂了,没看懂。”
大姑:“我找到一个说法,记载于《孙子算经》,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
书中将蚕吐出的一根丝的直径定为一忽,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牦,十牦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小悠,按照《孙子算经》,你算算一尺是多少?”
小悠:“一尺就是10的8次方的根数的蚕丝并排放在一起的切面宽度——好多蚕丝!
好难算!
不会真要我算吧?我太难了!”
大姑:“开玩笑的啦!
总之,因为不同的地方的人选取的参照物不一样,因此有了不同的‘尺’,也就有了不同的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