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贾母处请安,鸳鸯出来低声道:“昨儿就黄昏时眯了一会子,之后就一直没睡踏实,快天亮时才渐渐睡过去了。
刚醒来喝了宁神汤,让太太们奶奶们都回去吧,早饭也不必过来伺候了,也没什么胃口,只熬点子清淡的粥就罢了。”
众人领了命各自散了。
李纨回到院中,吩咐素云找人把炭炉子生了,又找干净的砂锅来。
让人搬了椅子在院子角上放好,将锅子坐到炭炉上,只说之前得了点庄子上的新米,亲手熬个粥孝敬老太太。
先往锅子里注了苦茶泉水,烧开了取了粉珠米放进去去,一时如莲绽水底,取了个长柄木勺缓缓搅动。
略看火候,便吩咐压低了炭火,让它慢慢煲。
食经上说,熬粥之关键,在于沸水小火慢熬,米粒翻滚时彼此摩挲,水色渐稠而米形不散,最后成品观之粒粒如晶玉裹浆,啜之水米融合柔腻如一,如此方是上品。
清泉灵米与炭火的香味渐渐在院中弥散开来,风里些微的凉反助添了这暖意。
又对常嬷嬷道,“嬷嬷,取一吊钱去厨房,要些榅桲,水菜,还要上好的芝麻酱。”
常嬷嬷取了钱去了,一会儿回来提着一个竹编食盒。
“奶奶,厨房说了,这些东西哪里要得了一吊钱,只取了一百钱。
温桲水菜都是收拾得了的。”
素云接过来揭开盖子让李纨看了,李纨点点头。
“钱嬷嬷先收着吧,只怕下午还得去要东西呢。”
常嬷嬷便应了一旁站了。
贾母这一阵子因爱女早逝,内心十分郁结,虽已派人前去接孙女,看不到人终是不放心。
一时又担心林海续娶不贤,一时又伤心老天无眼女儿如此薄命,再或想及家族盛衰事,忽有力不从心之感。
好在也是大风大浪里经过的,当年国公爷战事危及,曾有误传阵亡之事,万般伤心也要支撑偌大府邸,露不得一丝怯容。
思前想后,心思略平,只是懒怠饮食,所以不曾大好。
这日吩咐了鸳鸯后便还靠在榻上歇息,一时又眯着了,醒来时觉得腹中发空,却没有食欲。
忽闻得一股粥香,不同寻常。
便叫进鸳鸯来问:“什么时辰了?外头摆饭了?”
鸳鸯忙上来伺候,回道:“过了平日早饭的点了,大厨房做的已经送来,在厢房温着呢。
刚大奶奶过来,说庄上新得的米,给老太太熬了粥,并两个小菜,送来看合不合老太太口味。”
贾母笑道:“我在这儿都闻见香味了,还问什么,扶我出去看看。”
鸳鸯上来替贾母又抿了发,端上温水来略略擦洗醒醒神,便扶了贾母出来。
便见一边机上放了一个雕漆花鸟样的双层提盒,贾母道:“今儿我就喝个粥,就摆在炕桌上吧。”
又问,“宝玉和她们姐妹们都用过了?”
琥珀在一边回道:“宝二爷今日被舅太太派人来接走了,早起过来磕了头便跟太太一起去了。
姑娘们的分例跟平日一样时间送来的,已经在外间用过,刚说老太太还在休息,便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