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八点多,教室的工作结束了。
叶果泡了一桶老坛酸菜面,拿着打印机打出的照片。
下午她已经画了小色稿,算上色稿时间其实不只六个小时,但她重视的是机会,尤其还是收费的机会。
因为这次是收费定制,画室老板贡献了他自己用的大画架,不再用画室日常的乔琴、卢卡斯这类性价比高的颜料,而是用了更合适肖像的伦勃朗。
她用橡皮泥把打印件钉在木画框上,很久没有这种感觉,和画插画的感觉完全不同。
插画她能预见到成品如何,是个成熟的绘图人,而这次不同,她不确定自己可以画得好,甚至放大了尺寸后可能画得很糟。
画正式前,她又用极淡的颜色试了大色稿,不满意,涂掉又试了一版,还是不成功,感觉不对。
放大了尺寸后效果真的可能减半,和上午完全不同。
她感觉到之前画得快是因为对人物有足够想象,神排在了形之前。
她又看了那张黑白照片,按照年纪推测,他们结婚时是抗战时期,年轻夫妇温柔的微笑不光是害羞或者喜悦,或许妻子在私人小幸福中有对未来的一丝忧虑,丈夫却因为天性和年轻的血气方刚充满信心。
叶果被触动,用想象力添加了一些故事,照着感觉铺开色去,她感觉到布面的抵抗,又好像有力道抓着手慢慢压下去。
有人叫它“半控制”
,也被叫做“心流”
,到底会带着走向什么方向,画的人不会知道。
她就这样一点点画着,一直到天色变亮,才觉得自己画出了暂时满意的初稿,和宗跃那张一样,又和照片中收敛的情感不同,她放入了‘故事’,人物特点也扩大了一点,比如溜肩会令妻子看起来更加柔美,高光能提升丈夫眼神中的神采。
她不确定对方是否会满意,毕竟画的只是画家的想象。
叶果拍了照片发给画室老板,看了看手机,凌晨五点半。
她没有打开睡袋,而是又习惯盘腿坐在位子上低头打盹儿。
她太累了,什么梦都没做。
按门铃的声音吵醒了她,醒来时发现还有好几个未接电话,学员打来的。
她跑到门口,学员在外按门铃,拍玻璃门。
“叶老师!
我来看看原画,我给我爸妈和爷爷奶奶都看了,说画得特别特别好。”
女孩子拿出手机,问叶果能不能再拍两张,叶果同意后,她又拍了几张发出去,还对手机发语音:“好的好的,我尽快拿回来,还没裱,对对,请老师他们裱好,帮我们看看画框。”
叶果被女孩子说得激动,等她发完信息,才说:“其实我还没画完,有一些高光要处理……”
接下学员一直看着叶果,叶果为了速干用吹风机吹,她边画学员边拍照。
老板是十点多到,来了之后凑近看又走远看,叹了口气,脸上似乎写着“谈得太便宜了”
。
中午叶果大概完成了90%,后面还要画细节,装裱也需要时间。
学员说她是请假出来的,中午想请叶果和老板吃饭。
叶果没睡好,头有些晕,心想还是回去补觉比较好,便拒绝了。
学员坚持在画之外再感谢她,问她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