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帕尔城外,中国军连夜开始土工作业,在地上挖掘出一道道深深的堑壕,将整个防御战线串联起来。
阵地前沿除了用有限物资建立起的如铁丝网、三角椎体等反突击障碍物之外,还在其中掺杂步兵陷阱、爆炸装置等。
一线阵地为倒三角形,有多处前出火力点、交通沟采取曲线布局,蔡雍等根据历史数据,在战壕各个位置建有之字形结构,或采取直角转弯设计,预防爆炸冲击波和弹片杀伤。
士兵们将泥土夯实,形成坚固的掩体,以抵御敌人的炮火攻击。
阵地中,士兵们还精心布置了步兵陷阱。
这些陷阱布置在阵地中,装成普通的地面,一旦敌人踩中,就会引爆炸或尖刺,给敌人造成伤害。
此外,爆炸装置也被巧妙地安置在各个角落,当敌人接近时,这些爆炸装置会突然爆,给敌人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二、三线阵地采取环形设计,夹插三角形火力点、菱形支撑点、倒三角反突击工事等等,真真假假的各类预埋物、陷阱、沟壑一一俱全,如同蛛网般交织。
这些火力点可以相互支援,形成交叉火力,有效地遏制敌人的进攻。
反突击碉堡耸立在关键位置,成为抵御敌人进攻的坚强据点。
这些碉堡由坚固的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内部设有射击口和观察窗,士兵们可以在里面安全地射击敌人。
反坦克堑壕则是为了阻止敌军装甲的突进而设立的。
这些堑壕挖得很深,足以让敌军的坦克陷入其中,无法前进。
地雷和陷阱则隐藏在暗处,等待着不知情的敌人触。
各阵地还建立了许多新型防爆洞。
这些防爆洞是根据士兵习惯以及日军山炮、步兵炮、掷弹筒类炮弹爆炸特点等设计的。
这些防爆洞内部空间宽敞,可以容纳多名士兵。
防爆洞的入口和出口都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以避免敌人的炮火攻击。
同时,阵地内还建立了许多地下掩体。
这些地下掩体隐藏在地下,士兵们可以在里面躲避敌人的炮火攻击。
又可以作为隐蔽反击的支撑点。
英帕尔城内,孙立人等也亲自指导和参与街道、建筑、桥梁、沟壑等的改造,杨洪等通过宣传和引导,让城内的华人积极参与进来,逐步将英帕尔城改造成一个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