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下了手中的奏章,又是入了毛笔于毛洗上。
这时候的刘长石坐了御案后的椅子上,他是微微闭目养神。
良久后,刘长石睁开了眼睛。
那一份摆那儿的奏章,那是在那儿。
上面的内容刘长石当然知道。
这是一份秘奏,上面说的自然是龙卫司抓捕到了一直通辑的犯人。
那秘奏上,一个血红的“杀”
字,更是力透纸背。
说起来,也简单了。
对于那一位曾经的高丽国和淑公主,这个如今被捕获的阶下之囚。
刘长石只是简单的给了一个解决的法子。
那就是送了敌人去死。
这不过是一件往事,解决后得了心安。
刘长石想得更多的还是朝堂上的政事。
大魏朝内的流民势力,曾经他这位君王扶持起来的。
当然,也是因为如此。
那大魏朝的部族军才会打了败仗后,干脆的往草原逃跑。
为何不留下来,继续的跟东屠国继续作战?
很简单,大魏朝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很薄弱的。
那些流民势力其实更是已经燎原的大火。
这等头疼的麻烦,如今倒是落了君王刘长石的头上。
而事实就是刘长石并不打算了,给这些流民势力太多的仁政。
至少,对于流民势力的上层,刘长石并不打算给太多的恩惠。
而那些卷入其中的底层呢?
刘长石同样的,没法子给了太多的恩惠。
除非对方投降,否则的话,他这位君王只能站在了东屠国的利益上。
因为,这些见了血,已经锐变成了新军阀的流民势力,岂会认输了?
这些起来造反的家伙,那可是奔着坐江山的目的才走到这了步的。
至于那些没奔着大好前途的野望着的势力,早已经被大魏朝之前的那些年动乱与撕杀中,尽数的淘汰掉了。
宣文十九年。
春。
刘长石在朝臣的又一回劝进下,终于接受了群臣的贺表。
由钦天监算了吉日,刘长石这位君王亲自圈定了日子,在宣文十九年的八月初八日登基称帝。
瞧着似乎时间还要隔了一个夏季?
实则,朝中的重臣们都有默契。
这是君王在给陆军的大佬们以压力。
帝王要登基,何等的大事?
那肯定需要了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