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府的老太君是徐家老一辈中唯一健在的长者,今年六十六高寿。
中年守寡,夫君在抗洪救灾中殒了命,死后朝廷给了重赏,追封为朝散大夫,三品。
为此她在上了岁数后,也被尊为老太君,儿子们也都得了朝廷重用,仕途稳健。
赶上老太君寿辰,东府准备热热闹闹的办一场寿宴,府里头在外为官的子侄孙儿也会续回府,这个韦月溪前几日就听说了。
“老太君的寿诞,府里如此重视,怕是要请不少客人,热闹不少时日吧?”
她问。
包嬷嬷是府里的老人,接触的人和事儿自然比刚进府的韦月溪要多,虽然平日里不是个多嘴的人,此时也不由的卖弄,
“那可不!
六十六的大寿呢!
听说与咱们府里沾亲带故的都宴请了。
怕有没宴请到的也会来,故而一切均做了准备。”
韦月溪不着痕迹的说道:“那我得出府几日,怕是连学堂都要腾出地方留作待客之用。”
这不是包嬷嬷分内的事儿,具体她也不清楚,只含糊道:“或许用得着。
府里能用的院落都拾掇起来了。”
沿着碎石铺就的小径,往西南方向走,就是西府的厨房所在之地。
出了花园,后院能看见的下人明显多了,大家来来往往,有条不紊的各司其职。
韦月溪沉思:既然院落都拾掇起来了,那么阿姐待的那个院落呢?如今府里人多眼杂,又是如何藏得住的?
这一路走来,她留心观察,并没有见过种植凤尾竹的院落,那处院落到底会在哪里?
辰时一刻,徐府的姑娘们踏着秋日的晨光,在丫鬟嬷嬷的簇拥下,如欢快的鸟儿一般进入院子。
大家都先去厢房,由伺候的人脱去外衫,整理好仪容,再朝正屋走来。
贴身伺候的丫鬟捧着书袋,送至正屋的书案前,摆好笔墨纸砚。
还有下人在厢房里候着,整理带来的茶饮,果品,各种随身物品。
嬷嬷们则退出院外,在外头候着。
韦月溪等她们都收拾停当,茶水也煮上了,才走进正屋内。
今天来了四位姑娘,纷纷起身恭敬的冲她施礼:“见过先生!”
韦月溪微笑着点头,伸手示意:“姑娘们都坐吧!”
姑娘们理着衣裙,款款坐下。
韦月溪扫了一眼面前的姑娘们,徐家东西两府,除去不到启蒙岁数的,共有六位姑娘在这读书习字。
姑姑辈儿的有四个,侄女辈儿的有两个。
但每日里,不是这个身体不适,就是那个有事不能来。
像今日能来四位的,已经算多的了。
她还是尽心的多嘴问了一句:“今儿东府的两位姑娘没来?”
东府五姑娘身边的大丫鬟,往前上了一步,屈膝回话:
“正要禀给先生。
府里准备寿诞,我们夫人说让三姑娘,四姑娘跟着见见世面,打今儿起,这几日就不来学堂。
让奴婢给先生告个假,赔个不是。”
“学礼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