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文网

第66章 育人(第2页)

崔锦绣也被逗得不行,只是硬撑着抬手把两人分开“好了好了,不闹了。”

她微微笑着转开话题,问周清华道,“对了,你上次说的院怎么样了”

因为朝廷赈灾,政令通行,江州水患平息之后很多思恋故土的灾民都又都返乡去了。

当然,也有一大部分在这里寻到了工作,带着一家老小留在京中的。

周清华瞧着那些人生活艰难,每日里都是早出晚归,一家子的孩子都是放养着、或是关着,就如同现代农民工孩子似的。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来都是困扰古今的难题。

不过,再穷不能穷教育。

周清华就趁势收了施粥的摊子,找袁焕寻了几个贫苦生开了个小院。

因为周清华施粥时候的名声和院的中餐供应,一时间倒真是收了不少孩子。

周清华瞧着袁焕因为父亲的事情心中郁郁,几乎病得起不了身,便干脆做了个甩手掌柜把事情全托给了袁焕总是要给袁焕个振作起来的机会,让他重新在这过程里面寻到足以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和力量。

结果因为食堂水平过硬、师资水平高,过了一段时间,不仅袁焕开始活蹦乱跳,小院里头也挤满了孩子。

周清华想了想,便只好扩建。

周清华是真的不差钱,这年头大户人家都是在女儿小时就开始攒嫁妆,从头到脚按规矩积攒下来几乎都够女儿在夫家用上一辈子了。

大李氏是卫国侯府的嫡长女,嫁妆本就多又是高嫁便更是多添了几分,好的:。

加上周涵华自小养在祖母膝下,与自己并不亲近又有祖母替她打算,大李氏早已把大部分的东西都给了小女儿。

古董一类且不提,那些田产和店铺的地契,周清华着便觉得沉甸甸的。

这这些还不是全部,等她以后嫁人周家不仅要按规矩添妆,怕是连在宫里的姐姐都会再添些。

周清华一盘算,感觉自己的身价果真是挺高的,简直可以称一句小富婆。

周清华的钱财观颇还留着点现代时候的观念不动产自然是不能动的,手上的钱够用就行了,堆在哪里又不生钱还不如去市场流通一下,做点慈善事业。

再者,会盯着女人嫁妆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

所以等到院扩建的时候,她就十分大方的又给了一笔钱,倒是叫小李氏在边上瞧着有些肉疼不过到底不是她的钱,她又是继母不好开口说话便也睁只眼闭只眼了。

宫里头还有个偏心妹妹的姐姐,暗地里还补贴了周清华许多。

恰好,李二舅闲赋在家也无事,便跟着帮了把手,借着扩建的时候顺便大笔一提写了个“育人院”

的名字送过去。

周清华本人倒是提了个要求建个简易的图馆和开设特长课。

无论什么时候,籍都算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周清华提出建图馆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那些学生的习惯,更多的则是吸引那些买不起的读人,从而提高一下整个院的文化素养和氛围。

至于特长课,虽然因为社会等级构造的原因,从古代起就有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高”

的思想,可最后真正在科举路上头奉献一生、努力发光发亮的读人也没多少,金榜题名的就更少了。

这院里头的都是平头百姓的孩子,他们更多的则是在家务农或是寻些活计,虽然不能剥夺他们往科举发展的权利但也可以培养他们其他的兴趣,只要有一技之长至少是饿不死人。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