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见状非常自觉地站好,一点回课室的意思都没有。
这些学生里,还不知道事情会朝着怎样的状况发展的王松枝也凑热闹地站在其中。
两个班,县学二十三名学子全部到场。
邵云安前面是四位坐着的人,后面是一群看热闹的学生,他的周围一圈空空无人。
这种情况下,邵云安依然面不改色,这比论文答辩时的场面弱多了。
他转向陈、关两位夫子:“两位夫子,晚辈想问,何为夫子,何为师?”
嗯?不是要说那件家务事吗?怎么问这个了?两位夫子莫名地看向邵云安,县令与院长也略微沉了脸。
邵云安却是一副等回答的模样。
陈夫子看了关夫子一眼,关夫子开口:“师当然是传授学识,教导学生,为朝廷选拔人才。”
邵云安却摇摇头,道:“晚辈认为,师乃‘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传授、教导礼义廉耻等道德之念,所谓先成人,后成才,传道乃成才之先决。
授业,乃授以学业,授以祖先传承下来的各项技能、学识,此乃成才之必经之路。
解惑,则为开解学生只困顿、迷茫,使之不走弯路、错路、歧路。
至于为朝廷选拔人才,不过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而已。
不知晚辈这样理解可有偏颇。”
他第一句话说完,在场的人神色就变了,尤其是县令大人、院长和两位夫子。
等到他说完,院长第一个喃喃:“传道、授业、解惑……方为师……”
他猛一拍手,“正解!
正解!”
围观的学子们也纷纷惊讶不已,这句话就是夫子都没有教导过他们,这泥腿子是从哪里听来的?!
县令大人脸上的惊讶不加掩饰,这岂会是一个农家子能说出的话?他张口就问:“你是从哪里听到的?”
邵云安坦然(不要脸)地说:“是我自己这么认为的。”
“你自己想的?!”
四周惊呼。
“是我自己想的。”
某人脸不红耳不赤。
县学门口,王石井、王杏和孙二江焦急地等着,王石井几次想闯进去都被人拦了出来,对方直接说再闯就送他去见官。
王杏和孙二江拼了命地拽着王石井,不让他再进去。
就在三人焦急等着邵云安出来时,王书平、王田岩和赵元德三人也到了。
一见到王石井,王书平和赵元德就急忙问:“你媳妇儿呢?”
王石井瞪着王田岩,不说话,王杏担忧地代为回道:“小嫂子进去了。”
“什么?!
你们没拦住他?!”
王书平和赵元德脸色惊变。
邵云安真闯进去了,这可是县学,万一闹不好别说是王枝松,可能整个秀水村都会被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