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造成的伤痕,只能等以后慢慢的修复,毕竟来日方长。
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宋青苑深以为然。
第二日早,吃过饭后,宋老爷子对着宋诚礼嘱咐道,“趁着这两天不忙,你在家里多打点草席,在编点筐,好拿去镇上卖了,补贴补贴家用。”
“二郎,你也老大不小,别可哪出溜了,在家里给你三叔打打下手。”
宋老爷子又皱着眉头,看着一边吊儿郎当的二郎道。
“啊,知道了爷。”
二郎嗯啊的答着,心不在焉。
宋老爷子也懒得多说,就带着宋诚义去了县里。
宋老爷子在驿站干活,宋诚义就被宋老爷子打发到码头上去干零活。
宋诚忠,大郎,三郎也去了镇上。
没多大一会,宋诚礼就抱着一堆打理的很好的蒲草,和一些比较修整的柳树条堆在了院子里。
旁边有些木头做的工具,摆放好,就开始打草席。
“三叔,这草席能卖多少钱啊?”
宋青苑凑了过去,问道。
宋诚礼抬了下头,丝毫没有影响手上的动作,说道,“在镇上能卖七八文,要是去县里能多上一文。”
“村里会打草席的人挺多的,大家都去镇上卖,镇上比较便宜。”
宋诚礼解释道。
宋青苑理解的点点头,前世的时候,乡下的菜也会比城里的便宜,越是大城市物价越高,这个她懂。
“那编一个筐能卖多少钱啊?”
宋青苑又问。
“一个大筐也就两文钱,买的人很少。”
宋诚礼答道。
宋青苑思索了一会,商量道,“三叔,你能不能给我编几个小篮子,我用来装东西。”
“要编篮子找你爹去,找我爹干啥!”
还没等宋诚礼答应,后面就一道带着火气的声音传来。
不知道宋青茉啥时候来的,只见她正站在宋诚礼身后,眼神不善的看着宋青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