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掌柜,你且稍待,小官人去李家村了,不时便会回转。”
张家的家仆,对“勤卷堂”
的陈掌柜还算客气。
而且,这一次来的,可不止是陈掌柜一人,还有几个秀才。
这是他好说歹说才总算笼络过来的,平日里专门为“小报”
撰写文章的人。
水平呢,也还算不错,但这仅仅是对北宋的“小报”
来说。
“陈掌柜,我等真的能一月拿到两贯钱”
一个秀才,有些忐忑地问道。
虽然他们是体面的读人,被人称之为秀才。
但是个中酸楚,唯有他们自己知道。
即便是宋朝扩大了科举的规模,也造成了“冗官”
的老大难问题,但还是有很大部分的读人是没办法挤进官场的。
有些认命了的,就只能在“自甘堕落”
,成为一名“胥吏”
。
“胥吏”
,在宋代来说,是一个尴尬的群体,他们既不是官员,也不同于平民百姓,而是介于官、民之间,是“庶人之在官者”
。
而且,一旦选择了“胥吏”
这条路,那么不好意思,当官一事就只能是个梦想了,基本不可能实现。
要是宋初的时候,胥吏为官还是可以的,但是到了宋太宗的时候就不行了。
随着文官地位日渐提升,而胥吏的地位日渐下降,不仅士大夫瞧不起胥吏,甚至世人对胥吏也是鄙夷的。
没有了晋升的通道,北宋的胥吏更是“猖獗”
了。
要知道,北宋官员大多三年一任,甚至可能几个月就调走了,而胥吏却是长期都在一个地方的。
所以,蒙骗起长官,攫取官员的权力来,那手段简直不要太多。
“吏强官弱”
,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